•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安全警示

    “高温”“大雨”天气频发 安全行车勿忘必备小窍门

    近日的天气,可谓“水火两重天”。

    6月7日,内蒙古东南部、山西西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中南部、山东、河南东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及海南岛等地出现35℃以上高温,局地达37~40℃。与此同时,广东、广西、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等地遭遇暴雨、大暴雨,道路积水、交通受阻,不少地方积水严重。

    6月8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6月8日白天,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西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中西部、河南中东部和北部、湖北北部等地最高气温35~36℃,其中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内蒙古东南部局地可达40℃以上。

    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未来三天降水预报来看,我国将有一轮大范围降水,但强降水依然集中在江南、华南等地,且持续时间较长。

    高温、暴雨,都对人们的日常出行有不利影响。因此,除了要多学习、了解雨天安全行车常识外,还要掌握安全通过积水路段知识和被困积水路段自救知识。

    雨天安全行车

    出门前检查雨刷器,确保其能正常工作、刮除雨水;

    行车途中若车窗起雾,可将出风方式调成除雾模式,开启冷风或暖风,驱散雾气;

    需注意的是,暖风除雾初期雾气会更浓,要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后除雾,待视野清晰后再上路行驶。

    正确使用灯光。降雨导致能见度降低,应及时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这不仅是为了照明,也是为了让其他交通参与者注意到你的存在。另外要注意,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得使用远光灯。

    速度要慢,勿急刹车。雨天道路湿滑,要保持低速行驶,增强预见性,驾驶过程中避免急加速、急刹车,急打方向,否则容易侧滑失控。

    转弯要慢,勿急打方向。雨天开车转弯容易侧滑,所以转弯时要慢,过弯之后再恢复正常车速。如果看不到对面弯道情况,要鸣喇叭提醒对面来车注意。打方向盘要轻柔,不要猛打方向盘和猛踩刹车。

    尽量减少超车、并线。下雨天对车辆的控制比正常天气下要难,所以行驶中尽量减少来回并线和超车,尽量选择跟车,不争道抢行。

    加大前后车距。雨天路面湿滑,制动距离比干燥路面要长,请拉大跟车距离,为自己留下处置紧急情况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事故发生。

    安全通过积水路段

    涉水前观察水深,像桥梁涵洞等路段,一般都标有水深刻度,若水位达到保险杠或轮胎三分之二处,涉水行驶就会有危险,应尽量绕行,勿强行通过。

    要低挡匀速行驶,避免因速度快激起的水花从机舱或底盘进入驾驶室。

    勿中途停车、换档或松油门,应以低挡位匀速通过。如果在涉水途中熄火,不可再次启动。

    涉水后连续轻点几次刹车,通过摩擦生热使刹车片上水分挥发,以免影响刹车性能。

    被困积水路段自救知识

    第一时间尝试开车门,若车门可以打开,就迅速逃离。需注意的是,现在大部分车门是电子控制,一旦汽车断电,车门会自动锁上。所以,汽车落水时要马上打开中控锁,避免车门因断电而锁死。

    若车门无法打开,要当机立断降下车窗,待水进入车内,内外水压一致后便可轻松打开车门逃生。即便是车门因断电无法打开,也可以迅速从车窗爬出逃生。

    万一车窗和车门都无法打开,就要果断破窗。这里要提醒几点:

    尽量借助安全锤、破窗器等工具破窗; 为了避免破窗瞬间水流裹挟碎玻璃划伤自己,一定要用衣物等包上皮肤裸露部位,尤其是头面部;高跟鞋、座椅头枕无法有效破窗,因为高跟鞋坚硬度不够,而部分车的头枕金属架底端不是尖锐状,无法插入车窗缝隙。 就近破窗,但不要砸前挡风玻璃,因为它是双层,不易破,应砸侧窗。

    夏季来临,高温、大雨将成为“寻常事”,在这里提醒所有驾驶人,开车外出提前做好车辆安全检查等准备工作,车内不要放置放大镜、香水瓶、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备好遮阳镜、安全锤等安全装备;行车途中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争不抢,安全出行!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