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安全警示

    以人民为中心 持续释放惠民红利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改革,是时代发展进步的永恒旋律。

    近年来,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广泛关注的“关键小事”,以初心不变的定力、沉着应变的智慧、主动求变的勇气,着力推进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交通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2016年“全国交通安全日”的主题是“社会协同治理、安全文明出行”,提出了融合精细管理、精准施策的构想,用系统思维提升治理水平,用提档升级回应群众需求。“最多跑一次”“警校家”“警医邮”等成为深化公安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便民利民的高频词汇。

    党的十九大以来,公安部先后推出69项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举措,驾驶证“全国通考”、机动车“全国通检”等改革措施全面落地,非现场交通违法异地处理全面实施,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和“交管12123”App全面应用,驾驶证电子化、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等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各地交管窗口服务惠及9亿余人次,互联网用户超过4亿,提供线上服务31亿余次,为群众企业减少办事成本700余亿元,实现了群众满意、企业获益、基层减负的效果。

    放宽办理权限

    实现就近办、便捷办

    希望家门口就有交管业务办理点,期待交通事故实现快处快赔,盼望车辆年检免除异地奔波之苦……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近年来,公安部推出的多项交管“放管服”改革新措施中,社会服务网点代办、邮政服务网点代办、机动车“全国通检”、驾驶证“全国通考”等措施,进一步延伸下放业务办理权限,实现了群众就近办、便捷办。

    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各地公安交管部门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为切入点,大力推动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高质量服务。

    不久前,天津市民李先生选中一辆二手车,该车为湖北武汉号牌。今年6月1日起,天津作为全国试点城市之一,二手车可以异地直接办理交易登记,档案信息通过网上转递。李先生在二手车市场购买该车后,一站式办理了车辆查验、登记转入天津手续,无需再前往武汉验车、办理转出,“两次登记查验”变为“一次登记查验”,避免了两地折返的麻烦。

    从推行异地车检、异地考证、异地处理交通违法,再到“互联网+交管”改革,全国公安交管部门不断创新跨省办理机制,实现交管业务一证办、异地办、网上办、就近办。目前,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驾驶人考试领证和审验换证、交通违法处理等交管业务已经实现跨省通办。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安交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民意导向,围绕深化公安改革部署,先后推出车检、驾考、跨省异地缴纳罚款、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机动车号牌管理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改革新举措,车检排队、驾考积压、罚款缴纳不方便、轻微事故处理赔偿不便捷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异地检验和驾驶证考试、审验、补换证等业务全部实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公安部在认真总结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当前交管服务症结问题,倾听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提炼基层探索出的经验,持续推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企业的改革新措施。2019年上半年推出的5类业务“异地通办”、5项服务“便捷快办”10项新举措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当年9月再次推出车辆登记销售企业快捷代办、临时入境车辆牌证便捷可办等6项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了交管服务水平。

    据统计,驾驶证“全国通考”、机动车“全国通检”等改革措施全面落地后,已有8000余万名群众享受到跨省异地考试、车检、补换证、处理交通违法等便利,更好地适应了人员、货物、车辆大流动的新形势。

    优化窗口服务
    实现一次办、马上办

    改革窗口服务,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整合窗口资源,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一次办、马上办”,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期待,是公安交管部门的不懈追求。

    办理车驾管业务一般需要经过受理、审核、缴费、发证等多个环节和岗位,群众需要到不同窗口多次排队、多次往返,程序较为繁琐,耗费时间较长,是车驾管业务办理的难点堵点。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着眼人民群众对公安交管服务的新期待、新要求,2018年9月1日起,公安部正式实施2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新措施。这其中,申请材料“四个减免”、18类业务“一证即办”、普通业务“一窗通办”、个性服务“自助快办”,每一条改革措施都释放着公安机关的改革红利,不断给人民群众送上看得见的好处。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18类交管业务持身份证一证即可办理。交管部门还推进与税务、商务等部门信息网上传递、网上核查,取消核验车辆购置税等证明材料,累计为群众减少办事材料30余亿份。同时,全面推行车驾管业务一窗办、自助办,推行购车、选号、登记一站式服务,补换领驾驶证等业务10分钟内即可办结。

    “车子开到检测站,只要把钥匙和资料交给工作人员,就可以在办证大厅坐等缴费、取证,不到半小时就轻松完成了车检,真是太方便了。”2020年10月29日,在浙江省宁波市澳泊森机动车检测站,车主周女士拿回车钥匙,坐进自己的爱车,竖起大拇指,对如今的车检“交钥匙”服务大加赞赏。

    周女士是享受宁波车辆检测“一件事”集成改革红利的众多受益者之一。2020年9月底,宁波市公安局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4家机动车检测站试点推行这项改革。

    宁波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车管所副所长夏建武介绍,按照“一次排队、一次检测、一次收费”的标准优化检测流程,送检车主在完成外观检验区提交资料、完成车辆交接后,在休息区等候;车辆检验完成后,检验资料和报告等通过内部传递审核,均在一个窗口完成缴费、证件打印等步骤,再将钥匙交还车主,并在固定交车区交接车辆。

    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开利民之门,以服务质量水平的攀升换取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公安交管部门坚持放管结合,不断优化办牌办证条件程序,不断拓展交管城乡服务覆盖面,更好地服务社会群众和市场主体,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战略深入实施。2020年10月,公安部推出扩大机动车免检范围新举措,在实行6年内6座以下非营运小微型客车免检的基础上,将6年以内的7至9座非营运小微型客车(面包车除外)纳入免检范围;对非营运小微型客车(面包车除外)超过6年不满10年的,由每年检验1次调整为每两年检验1次。同时,取消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轻便摩托车驾驶证70周岁的年龄上限。

    运用科技手段

    实现网上办、掌上办

    不久前,江苏泰州市民陈女士的车辆年检快要到期,但她人在外地,无法到车管所办理业务。

    陈女士拨打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网办中心服务电话请求帮助。工作人员详细向她介绍了“交管12123”App操作流程,指导陈女士在网上完成申请“申领检验标志”,并告诉她会在几日内收到邮寄给她的检验标志。

    改革促发展,创新为民生。公安交管部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汇聚海量数据资源,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优化智慧警务,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的车驾管服务。如今,“动动手指、解放双腿”、舍弃“马路”转走“网路”已成为公安交管政务“新常态”。

    2015年,公安部在全国搭建面向公众的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使用全国统一的服务号“12123”,通过网页、手机App、短信、语音电话等方式,提供10大类130余项在线服务,实现“鼠标代替脚板,群众不动车、不出门可办成事、快办事、好办事”的目标。

    为民初心不变,改革脚步不停。

    今年9月1日起,公安部在全国第一批推广应用驾驶证电子化、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交管12123”App核发货车电子通行码、交通事故证据材料网上查阅4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安交管便利措施。

    10月20日起,公安部部署在110个城市第二批推广实施驾驶证电子化便利措施,为驾驶人以及相关行业和管理部门提供在线“亮证”“亮码”服务。截至目前,驾驶证电子化便利措施已覆盖200个城市,受到群众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5000余万名驾驶人成功申领了电子驾驶证。

    11月1日起,在全国第一批70个城市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公安部新增石家庄、杭州、成都等175个城市推行网上核发货车电子通行码。货车驾驶人可以通过“交管12123”App快速查询这些城市的货车禁限行和通行码申领规定,直接网上申领、手机出示电子通行码,有效缓解了货车进城难、办证难等问题。

    改革,让人民群众的收获满满当当。每一条务实举措,都致力于密织服务网络、缩短服务半径、减少群众路途往返;每一条真招实招,都将便民服务触角延伸到地域末梢,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折射出公安交管部门将民意当作“风向标”、突破服务壁垒、提高服务水平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交通管理现代治理格局大转变、交管服务管理能力大提升。

    奋进新时代,改革再出发。全国各级公安交管部门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扎实推动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书写新时代公安交管工作的宏伟篇章。

    (新媒体责编:qiaoyidan)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