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安全警示

    中国救捞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哪里有危险就冲向哪里!”有一支队伍他们随时待命,在惊涛骇浪中谱写生命凯歌,在疾风骤雨中尽显英雄本色,他的名字叫中国救捞。一次次成功的人命救助背后,除了彰显我国救捞队伍人员精干、技术精湛以及“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情怀之外,更是展现他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以“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专业救助打捞体系”为目标,使得救捞关键装备技术不断突破、通信信息化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协同合作不断深化……关键时刻始终起着关键作用。日前,记者走近这支队伍,对他们科技创新成果一探究竟。

    创新驱动

    筑牢生命救助防线

    中国救捞的发展史,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交通运输事业腾飞的一个生动缩影;救捞的科技创新之路,是建设精干实用专业应急救援队的必由之路,是海运大国迈向海运强国的重要一环。

    回顾以往,中国救捞从成立之初的10余艘小型平驳发展到目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中型专业救助船舶;从只能进行简单的常规潜水作业到攻克大深度饱和潜水、大吨位沉船打捞等关键技术难题;从单一海上救助,到空中快速救助、水面应急反应、水下抢险打捞能力于一身的专业救捞体系……救捞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救捞系统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海上搜寻救助技术取得显著进步,针对恶劣海况下人命救助、财产救助、环境救助的现实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精心组织船舶设计,引进动力定位、波浪补偿、混合推动、海面油污回收等先进技术,加强先进技术在救捞船舶上的集成应用,建造了25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中型专业救助船舶,主力救助船功率提升至9000KW,能够在风力12级、浪高14米的海况下应急出动,对保障海上人命环境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救捞力量越强,人民越有安全感。记者了解到,北海救助局、东海救助局和南海救助局也致力于搜寻救助创新研究,如北海救助局完成了40万吨超大型无动力矿砂船拖航训练,有效提升了特大型船舶拖带技术;东海救助局“东海救101”轮完成了马航MH370航班水下搜寻工作,为救捞远洋搜救技术探索和能力提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南海救助局完成了6000米级声学深拖系统和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的购置和海试,全面推进了救捞系统深海搜寻探测和应急保障能力的提升。这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救捞系统提升搜寻救助能力,向专业化、正规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是一个风险高、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高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救捞技术和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才能满足新时代救捞工作的新要求,科技创新已成为救捞事业发展新动力的重要引擎,成为迈向国际一流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的有力支撑。”专业人士指出。

    挑战深海

    “下五洋捉鳖”不是梦

    长久以来,宇航员的社会关注度普遍较高,然而饱和潜水员作为水下“宇航员”却不为人们所熟知,他们忍受着巨大的海压,其作业风险与宇航员同样高。饱和潜水作为潜水行业顶级核心技术,是人类向海洋空间和生命极限挑战的前沿技术,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一样,都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上海打捞局黄衍介绍道:“随着我们不断加大饱和潜水成套技术的研发力度,这项技术在日常抢险打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2015年‘鲁荣渔58398’轮抢险打捞,潜水作用时间143小时,最大作业深度75米,快速完成打捞和取证工作;今年初的‘桑吉’轮事故抢险打捞中,采用饱和潜水作业技术,完成水下探油、抽油,减轻消除了海洋环境的污染,避免对作业水域生态造成严重破坏。”

    近年来,伴随着救捞系统不断加大潜水打捞技术研究,使得我国饱和潜水打捞能力不断增强,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如救捞系统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列编了首艘自行建造的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上海打捞局2014年实现了我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作业,作业深度达到313.5米,使我国饱和潜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烟台打捞局成功实施了混合气潜水作业,完成了180米饱和、200米巡潜实验。各打捞单位加快发展深水机器人技术与装备,完成了3台3000米级水下机器人(ROV)和1台6000米级水下机器人(ROV)的购置工作,烟台打捞局和广州打捞局分别于2017年4月和5月,在南海海域完成了最大下潜深度2951米和2967米的海试任务,标志着中国救捞已具备了3000米深水机械作业能力,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深海搜寻救捞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依托我局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母船‘深潜号’和成套饱和潜水作业技术,我们正在这里筹建国家级深远海作业技术创新基地,聚焦从事深水打捞技术、深潜水技术、深水应急抢险等深远海作业技术,为‘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重要支撑。”上海打捞局局长洪冲语气坚定。

    纵观国内外饱和潜水的研究和发展,如今陆基试验最大深度701米,海基试验最大深度534米,我国以及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都在开展400米深度的饱和潜水工程应用作业技术研究。

    前不久,又传来好消息,武船集团新型深潜水工作母船在北船重工青岛武船开建,该船建成后将使我国饱和潜水深度由300米迈向500米,深水作业能力由3000米拓展至6000米,各项性能居中国第一、世界顶级,该船是为上海打捞局打造,预计2020年建成交付,将助力我国深水打捞工作迈上新台阶。

    装备升级

    关键时刻能打硬仗

    近年来,救捞系统在大吨位沉船打捞技术与工艺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从原来单一采用浮吊、浮筒的打捞方式,到采用驳船液压技术实施打捞;从原来依靠潜水员水下攻千斤洞,到利用非开挖定向钻机穿千斤;从原来依靠人工计算,到利用沉船打捞辅助计算软件。

    相关人士透露,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救捞系统建造了5000吨打捞起重铺管船“德合轮”、50000吨自航半潜船“华海龙”等16艘现代化大型抢险打捞工程船,沉船打捞综合能力已达300米,整体打捞吨位达到5万吨以上。同时,联合开发应用了沉船水下扫测定位技术、计算机控制液压同步提升沉船打捞技术、沉船打捞辅助计算软件、非开挖定向钻机攻打千斤技术和石油平台整体拆解技术等新技术。尤其是,在韩国“世越号”沉船打捞中,探索研发的坚硬底质穿引钢索或钢梁技术,适用于沉船舱室不规则空间的气囊浮力提升技术,可集中控制、具有升沉补偿功能的沉船整体液压同步提升系统,以及整体打捞作业时水面船舶、提升系统及水下沉船间的耦合运动及风险控制策略等,再次将我国沉船打捞技术提升至新的高度。

    良器在手,可堪大用。救捞装备的现代化、专业化、体系化有力增强了救捞系统高海况条件下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大大提升了应急救助抢险救捞的时效性、联动性和有效性。截至目前,救捞系统拥有专业救捞船舶近200艘,救助直升机20架、训练小型机4架,形成了大、中、小三种船型和航空器相配套,快速、高速相结合的救捞装备体系。

    随着救捞系统关键装备技术的重大突破,有效推动了救捞履责能力的提升。一次次应急救助抢险打捞任务中都能看到救捞人的身影,他们甘于奉献、勇于拼搏:大连港“7·16”溢油清除任务、长江沉船“东方之星”客轮抢险打捞、“桑吉”轮燃爆事故中的搜寻及抢险打捞沉没在天津港主航道的世界最大挖泥船“奋威”轮应急清障任务、泰国翻沉游船失踪人员搜寻打捞等跨国救援任务、重庆公交车坠江应急救援打捞任务……

    据统计,近六年来(截至2018年9月底),救捞系统共执行应急救助抢险打捞任务8069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4775人,成功救助遇险船舶921艘,成功打捞沉船89艘,获救财产价值达396亿元。

    救捞的科技创新故事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励志故事,这些年,救捞系统自我加压,接续奋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效显著有目共睹。站在历史的新征程上,救捞人必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为“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建设和“海洋强国”等战略提供坚强保障,为建设国际一流现代化专业救捞体系不懈努力。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