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机械工业生产经营回稳向好 多措并举促汽车产销降幅收窄

    “受疫情影响,年初机械工业生产运行遭受巨大冲击,1-2月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下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日前在2020年上半年机械行业经济运行形势信息发布会上表示,3月份以来,在减税降费、助企扶企、稳定就业等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机械工业企业进入二季度后,生产经营秩序基本恢复正常,行业经济运行指标明显趋稳。

    投资类产品市场恢复超预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比一季度显著收窄17.5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0.2、0.1个百分点。6月当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4.2和3.9个百分点。

    “投资类产品市场恢复比预想的要快一些,消费类产品市场恢复比预想的要慢一些。”谈及机械工业主要产品市场形势总体表现时,陈斌表示。

    具体来看,得益于基建投资与能源建设相关项目的恢复与启动,工程机械、发电设备产销较快增长。部分农机产品生产恢复较快。其次,与新基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制造相关的产品生产回暖。

    反观主要面向个人消费的汽车和乘用车市场,消费回升缓慢。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下降16.8%和16.9%,降幅比年初大幅收窄。

    消费类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乘用车上半年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2.5%和22.4%,受消费市场回升缓慢的影响,乘用车产销降幅与前几个月相比虽大幅收窄,但仍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多地陆续出台购置补贴政策,其中热度最高的就是新车购置补贴。据统计,各省的地区补贴金额多集中在5000元及以下,最高补贴金额达2万元。

    一些目前实施汽车限购政策的城市还通过增加号牌指标等手段,助力扩大汽车消费。截至目前,广州、深圳、杭州、北京等城市都已明确增加小客车配置指标。

    鼓励以旧换新也是刺激汽车消费的方式之一。各地陆续出台最新报废标准及以旧换新补助政策,时间都限于2020年,有望带动汽车市场出现“更新潮”。在换购过程中,大部分用户会选择更好的产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陈斌认为,解决汽车消费的问题不能仅靠刺激消费,更应进行改革,例如消费税改革。“当前汽车消费税主要是中央税,如果改为由中央和地方共享,将极大地刺激地方发布刺激消费的政策。”

    预计全年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上半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55万亿元,同比下降4.94%;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525.2亿元,同比下降7.09%。与全国工业相比,上半年机械工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降幅比全国工业收窄0.23和5.7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高0.35个百分点。

    6月机械工业运行趋势指数仅为94.28,仍处于临界值之下,表明行业下行压力显著。

    展望下半年,国内市场大循环尚未完全形成,全球疫情仍存不确定性,国际经贸形势愈发复杂,机械工业依然承受实现全年经济稳增长的巨大压力。

    陈斌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在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消费市场回暖,汽车行业产销将持续回升。但海外疫情蔓延加大了部分汽车零部件供应风险。“预计如海外疫情在下半年能得到有效控制,全年我国汽车市场产销同比下降约10%。”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植下,农机行业表现出逆势增长的趋势,预计全年农机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将优于2019年,增速超过前两年。

    综合分析,预计全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前低后高、逐步回升的走势,工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将有望实现小幅正增长。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