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全数字化的建筑样品,里面的每一个房间构造都是用户定制的,每一根管线的衔接都堪称完美,每一个构件都精确到毫米以下……按照样品数据预制构件,再工业化组装,然后诞生出一模一样的实体建筑,装满了传感器,自动采光、自动温控、自动调整灯光……”
随着广联达研究院院长刘刚的演讲,2017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会场数百位嘉宾,仿佛被带入了“未来建筑”的世界。
近期,这场以“新方位、新动能、新发展”为主题,由《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中国武汉工程设计产业联盟在北京联合举办的2017中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承国办发〔2017〕19号文《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住建部《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规划》系列政策,下接企业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新战略、新趋势、新实践,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等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领导,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高层,行业权威专家等汇聚一堂,共同探讨飞速发展的时代趋势下,中国勘察设计企业乃至整个工程建设行业的新篇章。
是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数字技术带来了数不清的机遇与挑战。金融业出现了支付宝,交通业出现了滴滴、摩拜,甚至汽车业有特斯拉、航空发动机行业有GE,传统的海尔、西门子也在数字化转型。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紧跟时代潮流,如英国数字化战略、德国数字化战略2025、法国数字化革命计划2017-2027,以及中国2017《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数字经济”等。
数字建筑
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刘刚为建筑业描绘了一张基于数字技术的新蓝图——。无论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升级需求,如对“家”有了个性化要求,还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如低碳、绿色、节约、生态、可持续,建筑业这一传统的“能耗大户”都必须转型升级。而为什么现在转型正当时?刘刚认为,逐渐成熟的BIM、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是关键。也正是科技的不断创新,驱动着建筑业向制造业靠近、向工业化迈进、向未来建筑的美好愿景出发。
将数字技术与建筑业融合,是研究建筑产业信息化近20年的广联达看到的新方向。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后,新设计、新建造、新运维将对产业链各阶段带来全新的改变和赋予新的内涵。高峰论坛上,刘刚院长描述了“数字建筑”,并做了细致的剖析和解读,例如虚实融合的数字孪生;智慧、赋能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共享的生态系统;还有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的典型特征。
当前,人工智能不仅是社会热点,也是国家战略。刘刚说,IBM推出的人工智能医生沃森,仅用10秒就可以出具癌症病人的诊断方案,而这个方案背后,代表的是上千部的医学著作、20多万篇的论文、60万治疗方案、6万多次的实验数据、10万多份研究报告的阅读、分析、求证。延伸到建筑业,智能化的未来建筑,可以全面感知、深度认知、智能交互、自我进化。基于来自建筑各个传感器的数据,云端迅速计算,你住的房子可以成为“生命体”,分析温度、湿度、风速等室内环境,监测你的健康状况,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刘刚称,基于前沿科技的“数字建筑”,将实现工业级品质的建筑产品和以人为本的健康建筑、将充分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
面对如此美好的“数字建筑”蓝图,广联达不仅仅是“勾勒”,对其日后发展广联达抱有足够信心,并以专业能力描绘这一蓝图。从行业发展现状看,目前无论是产业、企业甚至是项目,数字化的变革已经开始。如首都新机场,以BIM技术为核心,不仅从设计端实现了方案的深化、模拟优化,而且进行了智慧工地的初步尝试,有效整合人、机、料等环节,最终实现了整个项目的全数字化管控。
作为较早尝试数字化的企业,湖南建工将每一个项目基于企业云做数据的整合和链接,实现了数字化项目和信息化企业。例如:基于BIM 5D,可以实现每个项目从现场岗位到项目管理环节,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的管控。技术线、商务线、生产线都可以在管控的过程中接入云端,实时在线,而管理层也能基于云端数据,对每个项目的进度偏差、质量安全、合同收益等进行实时分析和过程管理。
对行业监管部门来说,业内知名的贵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数据应用可谓独树一帜,走在了数字化的前沿。对于招投标太多人有保留意见,应用大数据后,很多幕后手段无处遁形。大数据可以清晰地展示每一个企业的招投标情况,通过云端分析算法,清晰显示投标单位和中标单位的行为轨迹,从而有效规避围串标现象。刘刚认为,有了大数据,行业的管理成本将大幅度下降,诚信体系可以逐步完善和建立。
“数字建筑”对建筑产业将形成不可忽视的冲击力,是整个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当然,数字建筑的推动绝不是一个企业可以完成的,这必将是一个行业多方共同搭建的平台,基于数字建筑平台实现整个建筑业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并最终实现未来建筑的美好愿景。”刘刚最后表示,广联达作为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立足建设工程领域,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以建设工程领域专业应用为核心基础支撑,以产业大数据、产业链金融等为增值服务。深耕建设工程信息化领域近20年的广联达,愿与行业人士一起,用科技助力每一个工程项目成功,创造更加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新媒体责编:news2017)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