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央企业合作恳谈会在北京举行。双方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沿边开发开放等重点领域进行了交流,内蒙古就338个合作项目作出重点推介,邀请中央企业投资合作。现场共签约重大项目88项,总投资额4020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表示,“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抓住大力推动协同发展,抓住新机遇,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与中央企业开创更加广泛的合作空间。
引入央企项目互利共赢
在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央企业合作恳谈会分会场,包头、鄂尔多斯、兴安盟、通辽、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乌海、巴彦淖尔、阿拉善盟等9个盟市分别与中央企业、全国性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署重大项目投资协议。
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合作才能提高。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央企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历史机遇,全面开展、不断深化同央企的务实合作,推动央企的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同内蒙古的资源、产业、区位等优势相结合。
依托大企业、实施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构建大集群、建设大基地,一个个体量大、质量高的优质项目在千里草原拔地而起,一户户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优势企业在内蒙古茁壮成长,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借助内蒙古资源丰富的综合优势,华能大唐等全国五大发电集团以及神华中煤等中央企业,积极在内蒙古投资兴业,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贡献。中石油、中海油、中国铝业、国家电网等也参与了内蒙古区属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介绍说,截至2016年底,仅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央企在内蒙古设立的各级子企业就达940多户,资产总额1.1万亿元,201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900多亿元。
拓宽领域转换发展动能
在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央企业合作恳谈会分会场,巴彦淖尔市与部分央企和民企先后签订协议38个,项目金额达470多亿元。
“过去,对外合作的领域多数集中在能源和矿产领域,此番合作更多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集中。”巴彦淖尔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比如国家电投集团的光伏发电项目在做大做强风电与光伏产业的同时,兼顾土地综合利用和生态修复,根据电池组件支架的高低,种植适宜沙漠生长的农作物600亩,种植苜蓿、梭梭等牧草2400亩。同时发力大数据产业,为引进的大数据采集应用企业投资建设“国信高地乌拉特前旗混合数据存储产业园”,建立1万个机架的云计算中心、研发中心和大数据中心。
作为央企在内蒙古投资最早的城市,包头在新一轮合作中硕果累累,签约项目56个,投融资总额3470亿元,涉及央企27家和国内知名企业14家、全国性金融机构9家。同时,央企与包头的合作领域也由最初的军品生产转到军民融合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高端装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培育和投融资合作多个领域。
“过去人们一说包头,印象就是草原钢城。现在,钢城不仅裂变出稀土城、装备城、绒纺城,随着煤基产业大项目的落地,城市的工业体系将更加完备。”包头市委常委、副市长贺伟华把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看做“大金娃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张建民表示,当前,内蒙古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无论是转换新旧发展动能,还是打造新引擎、新支撑,都有许多值得投资的领域和空间,将为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在内蒙古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合作共谋未来
在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央企业合作恳谈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农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在“十三五”期间,对当地重点项目给予不低于40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
近年来,农行内蒙古分行不断创新融资方式,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稳步推进,累放贷款265亿元;创新美丽乡村产业基金,共获批21支,总规模635亿元。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000多亿元,全力支持内蒙古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
中央企业的项目注入,再加上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大力扶持,让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步伐走得更快更稳。2016年11月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大会,科学描绘了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发展的宏伟蓝图。
“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重点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每个发展理念和战略决策部署的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强大的动能,必将为内蒙古与央企进一步深化合作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李纪恒表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与中央企业的合作,将从强化政策扶持、健全服务体系、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为驻内蒙古央企提供一流营商环境。(经济日报)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