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随着中国农历春节即将到来,大量快递包裹涌入邮局,使得业务量暴增。据山西邮政工作人员介绍,近期太原邮区中心局接发邮件包裹数量逐日增加,日均处理量峰值超过45万件,突破历史峰值。张云 摄
“实名制”这个词,现在挺火!手机实名制、火车实名制、微博实名制,更不用提乘飞机、住酒店、就医实名制了!
而近年提出的快递实名制,在现实中却遭遇了“有名无实”的尴尬:一方面,收寄件人担心信息泄露;另一方面,快递公司怕影响效率也极少主动要求实名登记。
据记者走访了解,尽管多家快递公司愿试行实名制,但这些公司同时也表示,实名制无疑会加大工作量、增加成本、加重快递员负担。
一位快递员反映,原来收一个快件5分钟,但验视快件物品并核实身份信息则需9分钟左右,对按件提成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快递员来说,实名制必然影响其速度和效益。
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快递员,他们大多认为没有必要实行实名制,原因很简单:太麻烦、用户也不愿意。
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快递用户,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出示证件,主要担心实名制会造成自身信息被泄露。
快递条例征求意见稿第十二条规定,用户交寄快件,应当如实填写快递运单。包括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等身份信息、地址、联系电话,寄递物品的名称、性质、数量。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对快递运单信息进行核对,发现快递运单填写不完整或信息填写不实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不得收寄。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企业和用户的不配合是快递实名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其认识到实名制的重要性,企业也必须负担起应尽的责任。
“除此之外,信息辨识问题也是实名制的核心问题,一旦不法分子利用假身份信息收发快递,快递员人工识别需耗费大量精力不说,出错率还很高。”徐勇指出。
在徐勇看来,这个问题可以从技术上进行改革创新加以解决,开发一款可以检验真实身份信息的系统工具,在快递公司和快递员中进行普及,对落实实名制将有很大的帮助。
前不久,有技术公司成功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快递实名制安全识别系统,“后台实名制,前台隐私化”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快递实名制落地提供了技术保障。
然而有人认为,这项技术成本高昂,若在快递企业中推行必定受到巨大阻力,其结果必然导致无疾而终。
“政府应当担负起对社会和广大用户负责的重任,而不应当由企业来埋单。”徐勇说,快递实名制是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政府应显示出有担当的一面。
“在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第一大市场的情形下,解决网购用户信息泄露的问题,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快递公司,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京师律师事务所物流法律事务部律师夏广福说。
今年1月,圆通速递在国内首推“隐形面单”。紧接着,菜鸟网络联合国内快递企业推出了“隐私面单”。不论“隐形面单”还是“隐私面单”,都是采用技术手段将快递面单匿名化处理了,简单来说就是将客户姓名、手机号、地址的部分内容以特殊符号代替。而在快递公司的中转环节和运输环节基本不会用到用户的这些信息,隐去的信息只有在末端派送的时候才会用到,快递员通过“一键拨号”、扫二维码等方式联络用户。
“以后包裹上的用户信息会越来越少,不仅减少了用户因担心个人信息泄露,而需要对快递单进行特殊处理的麻烦,还可防止有些不能亲收的快递在物业等环节被窃取信息。”夏广福说。
但是,夏广福提醒说,快递配送要经过商铺、物流公司、末端快递配送等环节,要保障每一环节数据都保持加密状态,才能真正做到面单“隐形”。
“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更多不法分子的瞄准对象并非一张张快递面单上的信息,而是掌握大量用户有效信息的企业内部,因为成规模的用户信息才更有价值。”夏广福指出。
对此,快递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六条及第四十七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非法出售或者泄露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如有违反将被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能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在实际监管中,这些规定并不易落实,因为盗窃用户信息的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仅难发现、难调查,还难取证、难处罚。说白了,其关键就在于信息泄露的源头不容易查清。”夏广福建议,应加强企业管理,尤其是掌握大量信息资源的内部员工,在就业之初就应当对其所从事的行业加以重视,同时,应将这部分人员进行登记备案,有必要的可签署保密协议。
“还应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对个人隐私作加密处理以提高其安全性;减少经手范围并缩小更多可能泄露的途径;提高技术追查能力,锁定可能泄露信息的漏洞源头;加大责任落实和处罚力度,增加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夏广福建议,快递条例应加以完善,增强可追溯性、可操作性。
(新媒体责编:zs1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