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新能源汽车到底能不能买呢 先看看政府工作报告是怎么说的

    政府工作报告再提新能源汽车。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稳定汽车消费,继续执行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

    之所以说“再提”,是因为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

    当时的说法是,在2020年12月31日这个截止日期的基础上,将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

    也就是说,在2023年12月31日前,购买新能源汽车仍然能免购置税。

    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及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大利好。但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按下倒计时键,市场或将高度承压。

    在政策和市场的博弈下,新能源汽车迎来的究竟是“高光时刻”还是“黑暗时刻”?于消费者而言,补贴减退,新能源车还值不值得买?

    车市寒冬的一抹暖阳

    回顾以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

    2017年底,国家出台《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公告提出,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公告出台不足3个月,2018年两会开幕,决定将新能源汽车购置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

    除了免税,还有补贴。被大众所熟知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更是由来已久。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始于2009年。这一年,国家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提到,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

    同年,财政部发出通知,明确对试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彼时,一辆纯电动汽车最高可拿6万元/辆的国补资金。

    2010年5月,国家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之后由试点城市扩展到全国,私人领域的新能源车补时代正式来临。

    在强力的补贴刺激下,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节节攀升。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27.0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增长59.9%和61.7%,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2018年国内整体汽车市场表现低迷,更是出现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在整体市场下行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成了车市寒冬中的一抹暖阳。

    补贴退了,价格涨么?

    毫无疑问,国家的政策红利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一旦政策转向,新能源车市场还能一路长虹吗?

    根据国家规划,到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全部退出,2019年是补贴退出的关键过渡期。进入今年以来,网上已流传出各种关于2019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的方案,但截至发稿日,官方方案仍未出台。

    业内观点认为,虽然官方政策尚未出台,但今年补贴大幅度退坡已是大概率事件。

    自2017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退坡,在此前基础上降补20%。进入2018年,退坡力度更大,且更细化。据中汽协消息,今年会在2018年的基础上最少再降低30%。

    补贴退坡力度一波比一波猛烈,有人担心,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依赖于政策,在此趋势下,恐怕难以忍受“断奶”之痛。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此持不同意见。他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在国家政策的“组合拳”下,新能源汽车的后续发展动力依然强劲。

    “虽然补贴加速退坡,但购置优惠政策有接替延续的作用,而且还有双积分等其他政策形成‘组合拳’,国家政策红利一直在不断跟进,未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会进一步加大。”崔东树说。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加快,新能源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优势将不断体现,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产品力量的增强将带来更多的市场拥趸。

    “这在一定意义上也达到了政策推动转向市场推动的良好效果。”崔东树说。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补贴减退后,车企会不会出于成本压力提高售价?

    崔东树表示,在补贴退坡的影响下,车企可能会小幅上调新能源汽车价格。他认为,由消费者与企业共同承担补贴退出后的成本上升,这是必然选择。

    崔东树同时指出,政府可能会在用电、补电等环节给予一定支持,这也会改善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因此,从总体来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热情会持续保持。

    “即使补贴退出,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国家在政策方面是一定有支持的。”崔东树说。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部长苗圩今年表示,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2019年补贴政策,总的原则是在确保2021年补贴全部退出后,产业不发生大的波动,分阶段释放退坡所带来的压力。

    此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一个发展动向,值得共同关注。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