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车生活

    立法!让电动自行车走上“正途”

    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不少人的代步工具,需要加强安全管理。

    8月13日17:30,在东莞市区某路口,电动自行车如同“开闸”般的穿梭,绿灯冲、红灯闯,毫无规律的“横冲直撞”,让行人、机动车司机为之捏一把汗,这是电动自行车“横行”城市的缩影。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通行空间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性、性价比等优势,成为了很多群众的代步工具,亦是快递、外卖等行业重要的交通工具。不过,电动自行车在畅通“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也存在很多潜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加快立法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已是迫在眉睫。

    为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东莞公开征求对《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意见,市民可在8月20日前提交意见。时下,东莞着眼于大湾区建设和城市未来发展,全力推进品质交通千日攻坚,在此背景下,《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拟出台,对东莞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助力探索从疏与堵的管理方式,到科学立法、依法监管、保障服务的转变。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何建文 李玲玉 欧雅琴 策划:靳延明 何建文

    -征求意见稿解读

    全面填补上位法管理措施空白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呈现井喷式增长,涌现在城市主干道、街头巷尾,管理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加上共享单车同样遍布在城市每个角落,如何优化城市道路空间和提升群众出行便捷性,两者之间的平衡问题受到关注。《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呼之欲出。

    一直以来,对于电动自行车概念界定较为模糊。该条例所称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人力骑行、电助动或者电驱动功能,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标准的两轮自行车。该条例的范畴广泛,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登记、道路通行、停放及相关管理活动。

    在东莞市律师协会会长陈锡康看来,《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有三个方面的立法设计,比较鲜明地体现了地方立法的特点。全面覆盖,条例对于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完整覆盖电动自行车从生产、销售、准用、使用和弃置的整个生命周期,全面填补了上位法在这个领域的管理措施空白;繁简适当,条例主要抓关键环节实施管理;指引明确,条例的各项管理措施,简单明了,要求清楚,操作便利。

    “在东莞有这么大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情况下,指引明确,直接意味着社会管理成本的节省和社会管理效率的提升。”陈锡康说。

    东莞市政协委员殷毓德表示:“一直以来,电动自行车是受市民所喜欢的一种交通工具,不过亦处于选择的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工作、生活便捷的需求,另一方面因为相关政策规定禁止电动自行车上路。”

    如今《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将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采取了疏导的方式,为后续加强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市民亦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获得电动自行车上路。

    殷毓德认为,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够买得起轿车,再加上现在道路拥堵加剧,市民采用电动自行车既方便出行,亦不过于添堵,尤其对于城乡接合部,电动自行车的效果会更明显一些。

    探索建立诚信档案提升执行力

    《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将“违法失信惩戒”列入其中,探索通过建立道路交通安全个人诚信档案系统来强化日常管理,这项创新性的措施备受关注。

    “违法失信惩戒”内容包括: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个人诚信档案系统和守信受益、失信惩戒机制。道路交通安全个人诚信档案系统记载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道路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信息。对一年内有五次以上交通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有三次以上交通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而未履行处罚义务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依法由相关部门实施联动惩戒。联动惩戒期限为一年,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决定对违法行为人启动联动惩戒之日起算。

    诚信档案是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建立的各种诚信体系,旨在促进社会发展、打造诚信、构建和谐社会。按诚信档案的对象分类:一般分为个人诚信档案和企业诚信档案、团体组织诚信档案、政府诚信档案等。

    目前,国内有城市将公安交通管理领域联合惩戒工作被列为城市诚信建设的项目之一,亦是作为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容。

    《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将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条例要在群众的需要和规范之间取得平衡点。”陈锡康说,建立诚信档案,有助于形成契约效果,保障管理常态化,同时提升执行力。

    殷毓德认为,对违规的电动自行车驾驶人采取“违法失信惩戒”的处理,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因为很多人对于罚款等似乎不是很看重,如果一旦录入到个人诚信系统,可能面对的压力会比较大。正是这样促进有管理效果,自然会少了超速、逆行、闯红灯等行为。

    殷毓德说:“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让大家敬畏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至于累计违规的次数、程度等,条例的标准值得商榷,需要听取公众的声音。”

    陈锡康认为,信用体系对于每一个人的影响是穿透式的,不但涉及申请房贷、车贷等,甚至小额贷款都会有影响。针对电动自行车管理而建立的诚信系统是“双刃”,从推行效果来看是有好处,但需要把握好平衡点和尺度,而且这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优化配置减少路权争夺

    管理与保障相结合,是《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鲜明特色。陈锡康坦言:“管起来不是目的,规范只是手段,安全才是目标,便利则是要求。”

    《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设置了“道路通行管理”篇章,明确了“通行设施保障”“执法保障”等内容。其中,在通行设施保障方面,提出了道路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合理划设非机动车道,建设方便电动自行车通行的设施,为电动自行车通行提供条件;有条件的城市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应当设置隔离设施或者隔离警示标志等。

    在执法保障方面,条例内容设置周全,包括: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道路执法,疏导车辆,保障非机动车道畅通;道路主管部门应当加强非机动车道的巡查和养护,保证非机动车道平整、完好和连续。

    “既然允许电动自行车上路,必要的交通设施保障是肯定要有的。”殷毓德说,要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能够划分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等,如果说的确无法区分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道,那么需要引导市民能够合理有序地通过这些道路,而不至于引起道路堵塞。

    殷毓德表示,条例正式出台之后,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将持续上升,必然会引发对路权的“争夺”。建议抓好源头销售渠道,减少非国标电动自行车上路,减少对道路路权的“争夺”。

    陈锡康注意到,条例不仅对道路通行管理作了完善制定,也为电动自行车的通行保障作了超前规划,即“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的,应当规划设置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应当形成相互连贯的路网”。

    陈锡康说:“前面是规范,后面是保障。通过登记上牌纳入规范管理的范畴,既然规范了,就要保障便利通行。道路通行管理的系列措施,折射了城市进步、城市温度,从机制设计看得出来,东莞都市管理模式有了进步且充满人文关怀。这些城市精细化管理措施,其可行性、科学性、现阶段的适当性,需要进行开放的讨论。”

    -关注

    大需求和大安全如何兼顾

    中午时分,东莞城区核心路段鸿福路口,身着蓝色、黄色制服的外卖骑手风尘仆仆地穿行。

    “我从莱蒙商场到第一国际,差不多要经过5个红绿灯路口,1个大约3分钟,这样下来要15分钟,一个20多分钟的订单本来给的时间就不多,去到楼下肯定超时了。”去年6月,小刘从东莞工厂出来做起了外卖小哥。“肯定要快”,小刘一边说,一边给记者看目前等待的订单。

    东莞城市化进程在加速,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也对外卖订单的送货时间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外卖骑手因此也成为电动自行车使用的主力军。外卖小哥一边躲着查扣,一边争分夺秒地送单。《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更加精准地指向这一矛盾。

    受访市民支持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

    送单慢要被扣工资,开车太快同样要接受罚款。3个月前,小刘的车在一个路口被扣留,原因是整车质量超过荷载且车速过快。

    “我没去拿车,停车费加罚款不少了,以后躲着点走呗。”小刘补充道。

    在写字楼里工作的白领王女士说,虽然很多用户理解外卖速度太快的安全问题,但对于外卖的效率仍然很在乎。

    从2007年起,东莞提出超标电动自行车不予登记、不准上路行驶。但在东莞来往的车流中,各类电动自行车的身影并没有减少。

    “家附近的巷子太窄,我妈平时出去买菜就喜欢骑电动自行车,很方便。”家住寮步的黄先生说。

    “我每天都要走上坡路,路还不平,电动自行车才省力。”高女士说。

    电动自行车以方便省力、价格低廉、空间占用少等特点成为了许多市民出行的选择。禁行超标电动自行车13年之后,东莞政府再次关注市民需求,老问题也在等待新的解决办法。

    近日,记者进入莞城街道某小区了解市民对于本次征集意见的看法。小区四栋居民楼用于停放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区域里放满了车辆,墙上也贴着“电动摩托车火灾成因及防范”宣传板。

    “我觉得出台政策加强管理是好的,电动自行车车速太快、充电安全还是需要管的,但是不能全禁止,平时早上送孩子上学,运河东这条路上很堵,电动自行车送孩子才不会迟到。”刚接孩子放学的居民说。

    问及电动自行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行将与个人诚信档案挂钩时,保安黄小兰告诉记者:“挂钩可以啊,对我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我不闯红灯、不超速,交通规则平时也在遵守。”

    市民小刘则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会走机动车道,因为平坦方便,以后如果监管变严,则会尽量走非机动车道。

    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亟待解决

    市民更关注于个人需求,但多需求的背后也隐藏着亟待规范的监管需求,安全成为政府部门担心的一大问题。

    以去年11月某天东城世博附近的十字路口记录的数据为例,仅半小时内就有102车/次的电动自行车通过,其中有62车/次是存在闯红灯、逆向行驶、抢占机动车道、超速超载的情形。

    电动自行车驾驶安全只是一方面,从源头的生产、销售也潜藏着多个隐患。在东莞市政协委员谭福龙去年的走访中,他提到,在走访镇街近11家店铺后发现,标称有正规生产厂家9家,有2家的电动自行车无任何厂家标示,有店铺店员表示可以加钱改装电动自行车提速和变更更好的电瓶。

    市民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意识的淡薄、厂商企业的越轨行为和城市规划中的不合理因素都为电动自行车行车安全埋下隐患。

    很多市民抱怨,部分道路不连贯,路面凹凸不平,路缘石接驳高低不平、残破失修,还存在机动车违规占道停车,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问题。谭福龙也注意到,单车道、人行道、盲道于一体的东莞慢行系统中,树木、路灯、公交候车厅、垃圾箱、沙井盖有时都设置在慢行道路区域。这才导致电动自行车驾驶者为求快速到达目的地不惜风险与机动车抢道。

    如今,如何满足市民生活需求,如何有效监管外卖等特殊群体成为政府急需思考的问题。如何为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提供足够的空间、正轨的渠道、合理的监管,让电动自行车之路畅通无阻成为不少市民的期待。

    -延伸

    东莞非机动车道

    未来3年新增不少于300公里

    让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兼具力度与温度,这对城市管理水平是一场考验。

    根据东莞市“电动自行车新政”的工作安排,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今后将负责全市非机动车道建设、道路两侧电动自行车存放点规划布局,以及使用电动自行车从事非法营运行为的管理。

    市交通部门表示,在新一轮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中,不仅要提倡公交优先发展,方便市民出行,还将加快实施东莞大道慢行系统改造工程等一批慢行交通项目,未来3年新增非机动车专用道不少于300公里。

    让公交车快起来 构建“快、干、支、微”公交线网结构

    “城市公交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建议优化公交设施,形成公交优先发展的共识。”2020年东莞两会上,政协委员杨敬辉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

    建设公交专用道,可以提高公交运营效率,让更多东莞人选择绿色出行。今年6月,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公布,将在中心城区规划98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年内启动首期里程62.5公里建设。

    根据规划成果,东莞将在核心城区内的客流主干走廊规划公交专用道,如东城和南城、东城和莞城、东城和寮步相互间居民出行联系最为紧密的几个区域以及客流走廊。其中,莞穗路、莞太路、可园路、东城中路等连接城区四个街道的几条重要干道上,集中了全市最大量的公交出行人流。

    “公交专用道建设完成和线网调整到位之后,核心区主要公交专用道走廊内,早、晚高峰期基本上可实现每分钟过1辆公交车。”交通部门介绍,同时通过加强违规占道执法力度,建设占用公交专用道抓拍电子警察,试点在公交车辆上安装违规占道视频抓拍系统,全市将严管占道行驶的情况。

    让公交车快起来,引导电动自行车的中长途出行向公共交通转化,就能更明确电动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定位和分工。为了补齐短板,充分体现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千日攻坚行动还提出,将通过建设公交首末站完善线网,并同步开展设置公交优先信号灯控的研究工作。

    今年中,《东莞市大型建筑公交首末站配套建设指引及管理办法》出台,根据规划,2022年底前新增公交首末站13个,公交综合立体车场1个。通过优化全市公交线网,构建“快、干、支、微”公交线网结构,2020年完成中心城区公交线网规划,优化调整线路不少于20条,市民出行将更为便捷。

    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路权 加快建设一批慢行交通项目

    今年4月,东莞大道中心区核心地段立体慢行系统开始征集设计方案。

    这一“空中有连廊、地下能互通”的立体化慢行系统,通过黄旗广场、中心绿地—市民服务中心—国贸、第一国际—台商嘉宏—火炼树—国贸三个重要节点,提出细化保障出行方式各自的路权,注重慢行系统的连续性、便捷性与安全性,以满足市民日常出行、商业休闲及旅游观光等方面需求。

    对于公交车来说,即将投入使用的公交专用道可以为其提速,但电动自行车上路,有可能会侵占其路权。一名业内人士就担忧,如果电动自行车没有得到有效管理,那新增的公交专用道有可能“形同虚设”。

    “必须加强慢行系统建设,规范电动自行车的行驶。”该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慢行系统的建设还存在许多历史因素的阻碍。市政协委员谭画在今年的提案中就提出,从全市交通通行情况来看,人、自行车、三轮车和机动车通行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极大多数非机动车道的衔接路面建设不合理,自行车、三轮车要接上道路行走相对困难,建议对非机动车道的衔接进行走访调研,修复好破损路面。”

    今年初,聚焦全市交通体系中的短板和痛点,东莞在全面推进新一轮全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中提出,将实施慢行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包括加快实施东莞大道慢行系统改造工程等一批慢行交通项目,依托主干道路、次支道路打造慢行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慢行交通提品提质、成圈成网。

    未来3年,全市将新增人行天桥不少于30座,新增改造人行道不少于300公里、非机动车专用道不少于300公里。同时,通过常态化开展市镇中心区人行和非机动车路权保障综合整治行动,全市要促进慢行空间与生活社区、商业设施、公园绿地、公交站场、街头小品衔接融合,打造更加舒适宜行的城市慢行空间。

    此外,东莞还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交通品质。8月11日下午,东莞市政府与滴滴出行达成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一站式出行平台。今后,平台将作为有利探索,促进全市公交、轨道、慢行三网融合。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