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8.5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5.1%。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略有回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同时,自主品牌车迎来两极分化,呈现“强者稳定,弱者淘汰”的局面。
近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与他人的一段聊天记录被曝光。从李想晒出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6月份车型销量数据来看,特斯拉Model 3均以远超第二名的成绩夺冠。
有望让中国自主品牌实现弯道超车的新能源汽车,遭遇强劲阻力,而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也持续处于低谷。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现状如何?该如何发力?对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有关专家。
国产车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中汽协数据显示,7月份汽车销量实现大幅增长,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8.5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5.1%。
“4月份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低迷,在经历了6月份市占率33.5%的历史新低后,7月份市场占有率略有上升,但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
对此,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向记者表示,随着7月份汽车市场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也逐步恢复,自主品牌车市场份额正处于一个触底回升的阶段,但自主品牌车销量并不存在爆发性增长的可能。
“可以说,上半年自主品牌车压力极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疫情期间,豪华车市场表现相对好,入门级和中低端车型表现不好,这主要是因为疫情对低收入群体影响较大。同时,一些进口品牌由于规模大、成本低,打出了较大的折扣,价格下探,进一步吞噬了自主品牌车的市场空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产业部主任卢福永也表示,疫情期间合资车大幅优惠,使得自主品牌车原本仅有的价格竞争优势也大打折扣。此外,合资车较低价位车型增加,进一步抢占了自主品牌车的市场空间。随着国产汽车的逐步升级,自主品牌也逐步推出了不少高端车型,但在高端车型领域,合资车和进口车的可选车型更丰富。国产车从高端到低端车型都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自主品牌迎来两极分化
从近期车企发布的数据来看,一汽乘用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均在7月份实现了销量增长,上汽乘用车、比亚迪、广汽传祺等销量恢复。但是,处于落后的品牌则陷入经营困境,销量屡屡大幅下降,几乎退出市场竞争。自主品牌车呈现“强者稳定,弱者淘汰”的局面。
“头部自主品牌比较稳定,还是吸引了一部分消费者。”许海东表示,自主品牌正迎来两极分化,吉利、长城、红旗、长安等头部企业发展状态相对较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那些边缘自主品牌失去的市场份额会被头部自主企业和合资企业共同瓜分。
近年来,一些大的自主品牌逐步在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并发力高端市场。WEY、领克等品牌于2017年开展自主高端化运动。如今,WEY和领克市场总销量双双突破30万辆。除了销量之外,售价的突破以及品牌口碑的树立也是这一轮中国品牌在高端化方面取得的成功。
“自主品牌在近3年来口碑提升得比较快。品牌真正被认可需要一个过程,是一个缓慢和困难的过程。”崔东树表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方面还是有比较优势的,是能够和合资品牌竞争的。
许海东表示,汽车是典型的规模性产业,真正的价值是研发,研发投入越多,技术含量越高,越能卖到高的价格,技术含量低,就没有议价能力。研发需要巨额费用,支撑研发的就是销量,销量越高,分摊的研发成本也越低。形成良性循环后,大企业就有能力不断研发新的车型,吸引高水平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并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因此,在车市整体规模下滑和消费升级趋势的双重作用下,资源会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在自主品牌中同样如此。
把品牌“种”在消费者心中
当前,中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崔东树表示,国内大循环对汽车产业来讲,首先是会拉动汽车消费。其次,从安全角度讲,产业链的安全非常重要,未来汽车产业链有可能会发生巨大改变。
许海东表示,自主品牌在产品质量方面,与合资、进口品牌差距不大,更多的差距是在品牌上面。品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沉淀了很多内容。比如,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德系车质量比较好,日系车故障率低、耐用性保值率较高。
“自主品牌没有什么捷径,只有踏踏实实把产品质量做好,把品牌形象树立好。”许海东认为,自主品牌要从品牌维护的角度,做一些策划推广,把品牌“种”在消费者心中。总的来说,中国车更符合中国人的认知,应该有更好的前景。
卢福永说,长期以来,广大消费者对合资车和进口车的认可度始终高于国产汽车。很长一段时间汽车对中国家庭来说依然属于奢侈品或者贵重物品,汽车具有了额外的社会身份属性,目前尚处在逐步过渡到成为一般耐用消费品的过程中,理性消费环境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此外,卢福永认为,销售和售后服务也是展示品牌形象的重要环节,而售前和售后服务不到位问题在自主品牌车中比较突出。通过走访,卢福永发现,自主品牌销售人员普遍对品牌的认可度不高,对产品的深度认知不够,不注重推介产品的优势和亮点,同时,在售后保养优惠、产品使用跟踪、增值服务等综合服务方面也有所欠缺,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