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车生活

    人民日报:滴滴国际化动作不断 输出中国移动出行模式

    在巴西九九约车位于圣保罗的办公室,滴滴和九九约车的工程师正一起研讨方案。资料图片

    布局跨境出行网络 覆盖世界六成人口

    “滴滴”合作网络覆盖全球上千城市

    陆 通

    8月8日,滴滴出行宣布投资中东北非地区移动出行企业格令(Careem),这已经是两周内滴滴在国际舞台上亮出的第三个大动作。

    7月24日,滴滴宣布联合领投东南亚移动出行巨头格步(Grab)新一轮融资,创造了东南亚单轮融资规模的纪录;随后,滴滴又宣布通过投资欧非地区网约车先锋达亦飞(Taxify)进军欧盟市场。连同此前投资的莱福特(Lyft)、欧拉(Ola)和巴西九九约车(99),滴滴的跨境出行合作网络已触达北美、东南亚、南亚、南美1000多个城市,覆盖了全球六成人口……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身为中国移动出行领域领先者的滴滴出行,正和众多互联网企业一样加快出海步伐。

    投资中东北非网约车市场

    “国际化和人工智能技术投资是滴滴未来发展的双引擎。”滴滴出行首席执行官程维表示,我国互联网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涉及多个层面的选择,这其中首先是对于市场和企业的选择。

    对格令的投资体现了滴滴选择的标准和眼光。5年前,这家企业创立于阿联酋迪拜,5年间,他们迅速将业务从迪拜拓展到中东、北非13个国家的80多座城市,成为中东北非地区最大的移动出行企业。据介绍,格令支持英语、阿拉伯语、法语、乌尔都语和土耳其语等多种语言,拥有25万余司机和超过1200万用户。

    “本土青年创业者往往与西方同行几乎同时发现时机进入行业,开始边摸索边竞争并取得佳绩。”程维认为,发现这样的潜力市场与伙伴,是滴滴国际化成功的重要因素。比如格令所在的中东和北非地区,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经济与社会结构日益多元化,为共享出行行业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

    投资海外,既为获取“真金白银”,更为推进科技升级。在滴滴各项投资项目中,科技合作是一项重要内容,涵盖了智能交通、移动出行技术和产品开发及运营等各个方面。目前,滴滴已和国内20多个城市展开智慧交通合作,内容涵盖了红绿灯大数据优化、潮汐车道设计等方面,且已引起了新加坡、巴西、韩国和美国的同行和城市管理者的关注。滴滴还根据需要派驻工作人员奔赴海外,帮助合作伙伴提升技术和运营能力。今年的对外投资中,滴滴还将合作拓展到了网约车之外,冀望通过合作激励科技创新,助推地区交通产业向前突破,释放本地区互联网经济潜力。

    输出中国移动出行模式

    “投资+科技”的合作方式需要有深厚的技术实力支持。今年3月,滴滴在硅谷成立了美国研究院,以吸引更多顶尖科研人才、推动全球交通产业升级。滴滴在国内的智慧交通和大数据团队也正吸引着更多海外人才加盟。5月,滴滴在完成超5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时,明确表示将支持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

    目前,滴滴正与合作伙伴们逐步走入“蜜月期”。2015年, 莱福特、 格步先后获得滴滴投资之后,技术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

    格步源源不断推出了拼车、顺风车等适应新兴市场城市化需求的新产品,巩固了领先地位,更成为欧美媒体眼中东南亚最具价值的创投企业。

    莱福特在竞争激烈的北美市场也站稳了脚跟,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大幅增长。

    让“滴滴”模式惠及各国司机

    达亦飞和格令的创始人表示,滴滴的支持恰逢“我们准备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关键时刻”,期待 “滴滴出行为我们带来至关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和视野”。

    据介绍,达亦飞于2013年在爱沙尼亚成立。目前在波罗的海三国、匈牙利、南非和尼日利亚等18个国家拓展业务,拥有250万用户。

    此外,滴滴还积极支持投资所在国企业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而这也正“移植”了滴滴在国内发展的模式。2016年,共有1750万名司机在滴滴平台获得灵活就业和收入机会,其中238.4万名来自煤炭、钢铁等去产能行业。在海外,格步、欧拉和巴西九九约车等同行也与滴滴的普惠交通、普惠发展思路相似,成为当地就业和传统交通产业升级的新支柱。以格步为例,目前就为包括出租车司机在内的110万名司机提供收入来源。

    程维表示,希望能够借力出海,将中国企业在互联网科技上的能力和经验进一步推广到国际市场,为当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在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的基础上,滴滴也希望成为世界级的汽车运营商和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为今后中国交通科技和服务水平领先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