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刹车失灵、车顶维权到决不妥协、移交数据,特斯拉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国际车展”)的参展之旅迎来了“翻车”一刻。
4月19日,在特斯拉展区,车主张某因与特斯拉有消费纠纷爬上了一辆展车车顶,将特斯拉踩在了脚底,造成车辆一定程度受损。当天下午,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的诉求我们不可能答应,因为诉求是不合理的”,并明确表示“我们没有办法妥协”。此后,特斯拉官方发布声明也再度重申:“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同样是我们的态度。”
4月22日,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当事人李某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我不是为了闹事,就是因为觉得很委屈,想要讨一个说法,想要拿回车辆发生事故前后的原始数据。”
最终,在市场监管总局和中消协等部门的介入下,特斯拉才最终对外公布了张某所驾驶车辆的行车数据。
4月22日晚,特斯拉方面发布声明称,在驾驶员最后一次踩下制动踏板时,车速为118.5千米/小时。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后,车速持续降低,发生碰撞前,车速降低至48.5千米/小时,并称“制动系统均正常介入工作并降低了车速”。
但随后,维权女车主张某的丈夫回应称,特斯拉在与车主无任何沟通的前提下,将行车数据发布出去,“这已经侵犯到了我们个人隐私权及消费者权益”,下一步将会向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投诉,同时要求特斯拉公开道歉,并将行车数据撤销。
业内人士表示,特斯拉单方公布的数据还有待监管部门或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权威认定,围绕刹车失灵事故频出的深层次原因也有待进一步厘清。
刹车失灵“风暴”来袭
4月19日,以“拥抱变化”为主题的上海国际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根据日程,4月19日至20日为媒体日,仅接待海内外新闻媒体。而作为今年全球第一个如期举办的A级车展,上海国际车展也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汽车行业技术和市场的风向标之一。
据主办方提供的资料,上海国际车展共吸引了1000余家车企参展,展出总面积36万平方米,共启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12个室内展馆,包括9个乘用车展馆、2个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馆和1个媒体专用展馆。
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顶流”,特斯拉展区的标号为7.2H7B08,四周分别被东风汽车、东风标致、吉利汽车和东风雪铁龙等4个自主品牌整车厂商包围。
正当各家厂商忙于召开新闻发布会、推荐首发车型之时,特斯拉展区井然有序的参展氛围在4月19日11点20分左右被打破,来自河南郑州的车主张某在与特斯拉工作人员沟通刹车失灵解决方案无果的情况下,身穿印有特斯拉标志和“刹车失灵”字样的T恤衫,爬上车顶将特斯拉的参展车辆踩在了脚底,并大呼“特斯拉刹车失灵”的口号。
据记者了解,当天共有3名车友一同在特斯拉展区维权,除张某和李某两名女性外,还有一位安姓男性。张某等3人很快被现场工作人员清理出现场,最终张某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李某和安某被处以行政警告。
在特斯拉展区增加安保人员、逐渐恢复平静的同时,特斯拉也陷入汹涌的舆论热潮中,消费者维权事件成为引发热议的焦点话题。
“导火索”是特斯拉面对消费者维权诉求时给出的“决不妥协”强硬表态。当天晚间,在陶琳作出“我们没有办法妥协”的表态之后,特斯拉也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作为一家汽车科技企业,驾驶安全和产品质量一直是我们毫不妥协的品牌追求和基本原则。同时我们需要说明的是: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同样是我们的态度。”
“大企业该有大企业的担当,没有哪家企业可以恃强为所欲为。”新华社旗下“新华视点”对此评论称,代表企业形象的高管更不能盛气凌人,充当什么“霸道总裁”。出了问题不彻改,有问题的高管不撤换,没有诚意糊弄事,终将再次吃教训。
4月22日,已返回西安家中的李某告诉记者,自2020年3月19日,从西安南二环一家特斯拉体验中心提回特斯拉车辆后,在今年3月份接连两次出现刹车失灵问题,并最终在驾车掉头时撞上了直行车辆,“踩刹车没反应就直接撞上去了,连侧方安全气囊也没有打开”。
争夺原始行车数据
在全国各地接连发生多起因刹车失灵导致的碰撞事故后,特斯拉车辆记录的原始行车数据成为还原事发时车辆行驶状态的关键和车主与特斯拉争夺的关键。
据李某介绍,在出现刹车失灵问题并最终撞上直行车辆后发现,车辆的行车记录仪一片空白,很多车主也在遭遇碰撞后发现行车记录仪丢失。彼时,特斯拉工作人员仅解释称,若行车记录仪要启用,必须在U盘内创建一个TeslaCam文件夹。
“我一直找他们要数据,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刹车失灵?特斯拉海南‘失控’事件和我的遭遇很类似,而且事发时间相近,但我每次要数据,售后都回复‘在忙’,只可以将数据提供给第三方鉴定机构。”李某告诉记者,去上海国际会展特斯拉展区维权,也是想要拿回车辆发生事故前后的原始数据。
安某也在此前回应特斯拉“决不妥协”的表态时称:“我们的诉求,最多的就是解释车子的问题,提供车子的数据。”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11日,特斯拉Model 3车主喻女士在单位附近停车场内准备停车时,车辆发生意外撞上对面的防护栏板。此后的3月14日,特斯拉在回应说明中表示:“车辆数据显示,在车主踩下制动踏板后,车辆制动系统、ABS均正常工作,但在踩下制动踏板的初期制动压力较低,仅在碰撞前0.5秒制动压力大幅升高。”
而对于喻女士的诉求,特斯拉方面在说明中称:“车辆数据是由车辆网关读取车内各部件信号并加密存储,存储后的数据采用加密技术记录,无法直接读取、修改、删除相关数据。同时,特斯拉在遇到执法和监管机构的调查时,均会完整、真实地提供车辆相关数据。”
对于车主拿回原始行车数据的诉求,中消协也明确表示,作为汽车生产者,企业掌握相关数据,应当利用专业知识严格自查,技术优势不应成为解决问题的阻碍。企业有义务拿出证据证明产品安全、拿出措施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拿出诚意解决涉及的消费者诉求。
直到4月21日,郑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在向上级部门请示后表示,已获明确批复纯电动轿车在使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行车数据属于消费者知情权范畴,并责令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郑州)有限公司无条件向张女士提供该车发生事故前半小时完整行车数据。
当天深夜,特斯拉方面在各方压力下才最终妥协:“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我们愿意全力配合,提供事发前半小时的车辆原始数据给第三方鉴定机构或政府指定的技术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本人。”
4月22日晚上,特斯拉方面再度发布声明,公布了车辆发生事故前一分钟的数据,并表示,车辆以较高速度行驶,驾驶员开始踩下制动踏板力度较轻,之后,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启动并发挥了作用,提升了制动力并减轻了碰撞的冲击力,制动系统均正常介入工作并降低了车速。此外,在车辆发生事故前的30分钟内,驾驶员正常驾驶车辆,有超过40次踩下制动踏板的记录。
不过,在多位维权车主看来,特斯拉公布的行车数据只是单方面数据,还需要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指定权威的、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鉴定机构,开展检测鉴定工作,才能进一步还原真相。
事故车辆流向存疑
与此同时,特斯拉将事故车回购之后是否会进行二次销售,也成为大众心中的疑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李某赴上海国际车展特斯拉展区控诉特斯拉刹车失灵之前,曾有来自上海市、海南海口和湖北武汉的多位车主与特斯拉达成协议,特斯拉方面将事故车辆以二手车交易的方式对事故车辆进行了回购。
以来自湖北武汉的车主李亮(化名)为例,驾驶车辆在地下车库因“刹车刹不住”发生事故后,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协调下,特斯拉最终将售价25万元的事故车以24万元回购,自己则承担保险损失、车购税等费用2万多元。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海南。3月16日,此前一直不认可特斯拉解释的喻女士,已与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海南)有限公司约定将所购特斯拉Model 3过户至后者名下,后者通过二手车交易的方式以24.99万元向喻女士回购车辆。
“我们只要求特斯拉退款退车,但特斯拉让我们修好后卖给别人。”上海国际车展“车顶维权”者张某的妹妹也质疑称,“刹车有问题维修后再卖,这不是让问题车继续祸害他人和社会吗?特斯拉居心何在?”
而另一上海车展维权者李某告诉记者,与上述情况类似,特斯拉方面曾表示可以在事故车维修后“当作二手车高价卖出去”。“首先,电动车保值率很低,二手能卖出多少钱?其次,车辆已经存在刹车失灵现象,如果再流入市场不是会有更大的隐患?这样我可能会良心不安一辈子。”李某感慨道。
工信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智库成员张翔告诉记者,特斯拉对于事故车,采取先让保险公司维修再让经销商去回购的模式,在现有法律法规下是合理合法的。“在这种情况下,车主的保险、购置税等损失只能自认倒霉了。”张翔表示。
那么,特斯拉对回购车辆究竟会如何处置?是否有二次流通出售的可能?对此,特斯拉公关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情况我不是很了解,没有听说过有类似回购事故车的情况。”上海一家特斯拉体验店工作人员则表示,对于回购车辆,特斯拉会拉到工厂统一销毁,“现在上海工厂造一台新车只要三天,我们不可能进行二次销售的”。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