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多元化发力更趋明显
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全年预期至240万辆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62.6万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2%;同比2019年5月增长3%,前几个月的低基数增量在本月基本消除。
今年1-5月,乘用车市场的累计销量为836.6万辆,同比增长38.2%,处于乘联会2011年统计以来1-5月同期增速的历史高位。前5个月的超强增长,一方面是因为2020年同期市场同比下滑26%的低基数效应;另一方面则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增长贡献度不断加大。
高端换购需求仍然旺盛
分品牌类别来看,5月份,豪华车细分市场保持强势增长特征,零售量26万辆,同比增长13%,且相比2019年5月份大幅增长45%。消费升级带来的高端换购需求仍旧旺盛。
自主品牌方面,5月份零售60万辆,同比增长18%,相比2019年5月增长12%。
5月份主流合资品牌零售78万辆,同比增长3%,相对2019年5月下降1%。其中,5月份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额23.4%,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美系市场零售份额达到10.6%,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表现较好。德系品牌仍处于调整蓄势的阶段。
在库存深度方面,今年去库存明显,部分厂商取消库存考核,5月份厂商库存持续下降到低位。具体来看,5月末,厂商库存减少3万辆,渠道库存减少12万辆;2021年1-5月厂商库存减少21万辆,相较历年1-5月库存减少幅度偏大,形成连续4年强力去库存的特征。
2021年1-5月的渠道库存相对减少51万辆,较2020年的1-5月去库存29万辆水平大幅升高。据乘联会分析,随着上游短期内芯片短缺的问题显现,在终端销售层面,或有进一步推动去库存、购车折扣回收等现象出现。
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明显
5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18.5万辆,同比增长177.2%,环比4月增长17.4%,呈现强势增长的良好态势。
具体到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力的趋势。上汽通用五菱(33175辆)、比亚迪(31908辆)、特斯拉中国(21936辆)、广汽埃安(10395辆)四家车企5月零售量突破万辆。
大集团的新能源车业务表现继续分化,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的优势相对明显;蔚来、小鹏、理想、零跑等多家造车新势力在5月份也实现了销量同比增长;主流合资品牌中,大众品牌新能源车业务开始发力,占据细分市场48%的份额。而在豪华品牌阵营,BBA豪华车企的纯电动车虽然已全面量产,但产品接受度有待提升。
此外,新能源车渗透率也有明显提升:5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1.4%,1-5月渗透率9.4%,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不过,目前新能源阵营的主力选手仍为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4.7%;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0.8%;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1.7%。
聚焦供应链安全问题
对于6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乘联会方面预测:“6月份开始基数偏高的压力逐步体现,增速预计放缓基本成为行业共识”。
芯片短缺带来的影响,仍在持续。“虽然乘用车市场进入半年收官期,但受到海外疫情持续严峻的影响,芯片短缺仍未明显缓解,车企冲刺销量的难度较大,供应链安全和韧性或成为今年三季度汽车厂商优先级排位更高的主题”。
而对于新能源乘用车全年批发销量的预测,乘联会也从早前的220万辆,再次提升至全年240万辆。今年前5个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86万辆,同比增长2.5倍,增势迅猛。乘联会方面认为,将预测销量提升至240万辆,是国内新能源车各细分市场全面走强,且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增加的综合结果。
链接
你的爱车保值吗?
5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出炉
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了《2021年5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经历了前一个月短暂停顿之后,5月份线上二手车源恢复环比正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车源量小幅增长。
5月份,供需变化导致了二手车价格回升。一般来说,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多数情况下不会传递到消费者,但今年已经积累了“缺芯”“缺钢”“缺铜”多项不利因素,多重叠加之下,厂商经销商难以全部承担,因此市场上看到了一部分新车交易价格上涨,二手车价格也随之上涨。这个月,各级别二手车价格全面上涨,SUV涨幅尤其是中大型SUV的涨幅更是领跑其他细分市场。
眼下新能源汽车的保值率如何呢?报告显示,5月份,纯电动车型三年车龄保值率超过40%已经达到近期较高水平;插电混动车型三年车龄保值率则为48.8%。分析认为,新能源汽车逐渐赢得终端消费者认可,是新能源二手车价格上升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北京地区,纯电动车的接受度显著提高。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