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过半,剁手族们变身电商背后默默奉献的人,不停刷新的战报也成为大家翘首以待的行业兴奋剂。不过,日渐理性的消费者更在乎优质的购物体验。前几天京东的超级秒杀日“优秀”战报一出,就被质疑人为“注水”,奶粉部分产品持续缺货更把京东推上了风口浪尖。
持续缺货折射出京东供应链短板
京东前几日的战报显示,婴幼儿奶粉销售额同比增长180%,婴儿尿裤销售额同比增长200%。并在此前宣传中高调宣布,已获得全球百余母婴知名品牌“站队”,言下之意,精准备货没问题。
可惜,双十一还没过半,就有消费者站出来打脸京东。“别吹啦,一款奶粉持续缺货好多天,价格还变来变去,耍谁玩呢。”
很快,有接近事实的知情人士透露,出现上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说白了,一切都是“冲销量”惹的祸。实际上京东扮演了一个“刷单者”角色,先将货倒卖给批发商,再从批发商手里把货进过来,一来一回,期间经过多次“洗牌”,为的就是吹大数据泡沫。这点恰恰暴露出京东供应链上的短板。
我们再来看看电商其他同行的表现。以苏宁母婴为例,苏宁红孩子在本次电商大战中低调发力,已发布的战报显示婴幼儿奶粉销售额同比增长214%,纸尿裤销售额同比增长355%,增长速度远超京东。此外,苏宁易购上爆款奶粉也没有出现断货,美素、雅培、爱他美、惠氏等奶粉,绝大多数地区都可以实现上午下单,下午送达,下午下单隔日达。
在供应链上功力深厚苏宁易购,早就在行业率先立下“产品向上、渠道向下”的理念,而“产品向上”说白了就是C2B反向定制,让供应链建设围绕用户转,由于渠道成本缩减,亲民的价格容易给消费者留下“高性价比”的标签。
苏宁红孩子供应链的优化,不仅没有打破传统的利益模式分配,反而具有强力的乘数效应。近年来,苏宁已与惠氏、达能、雅培、美赞臣、帮宝适、大王等近百家品牌商建立了数据牵引的供应链机制,每一款产品都是精选供应市场,成为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引擎。
线上线下融合是母婴市场发展新方向
过去两年,母婴电商平台先后经历了“烧钱”大战,母婴电商行业从“蓝海”变为“红海”。尽管母婴电商市场需求巨大,随着资本退烧,过去两三年迅速发展的母婴电商平台洗牌在即。
传统实体店以及纯粹的电商都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线上线下零售以及内容平台相结合成为母婴市场发展的新方向。业内人士指出,母婴的核心消费特点是精准营销,与售卖正品行货相比,打造黏性更为重要,线上线下融合提供的一站式贴心服务,更是一种留住消费者的方式。
苏宁红孩子凭借自身O2O优势,在电商大战中优势尽显。苏宁红孩子线上提供正品行货,推出半日达、准时达,让消费者购物放心又安心;线下实体店产品质量不光有保障,更集销售、体验、售后等服务于一体,红孩子实体店不仅只卖产品,更是传递科学育儿经,它的服务对象辐射整个家庭,结合精准营销、领先的母婴行业经验、成熟的实体店管理等优势,打造出母婴智慧零售市场行业优秀范本。
双十一期间,苏宁在15个城市做场景化品类形象店,让消费者嗨够11天;小积木搭大梦想,红孩子携手乐高四城拼搭大赛引线上20万人狂欢;公益胎教音乐会,与准爸妈们一起聆听幸福旋律,收获了消费者满满认可。
夸大数据泡沫最终伤的是消费者的心
战报数据被质疑“注水”、知情人透露京东“刷单”忙……让今年的双十一电商节,硝烟味格外浓。一方面,京东惧怕竞争对手,只能用好看的战报刷屏,另一方面,这种做法无端绑架商家,双十一前,就有不少商家纷纷撤出京东,平台最终自食恶果。
夸大数据泡沫背后,最终是消费者的权益没办法保证。对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品牌商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渠道变得简单起来:谁能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谁就能最后胜出。在线上流量增长遭遇瓶颈的情况下,消费者不光用手指投票。
每年的电商大战,消费者渐渐习惯了眼花缭乱的剁手玩法。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品质,没有实实在在的优惠福利,没有极速的物流服务,没有完善的客服体系,没有多重保障的售后承诺,只靠作假的刷单技巧并不能长久地留住消费者。
重视O2O融合的苏宁红孩子,除了为消费者带来高品质母婴商品和专属母婴服务,还开展一系列“爱的十平方”、“玩具以旧换新”等公益活动,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除了坐拥O2O渠道的优势,苏宁红孩子还拥有专业化的服务能力和广泛快捷的物流能力。相继推出囊括专家讲堂、线下育堂、孕期课堂、科学育儿等方面服务,为母婴用户提供点对点的专属增值服务,全方位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在物流服务方面,苏宁红孩子依托苏宁强大的自有物流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物流体验。未来,依托苏宁遍布全国的物流仓储配送资源和深入三四级市场的苏宁易购直营店,红孩子配送速度还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果电商的战报是行业内人的狂欢,那么,对用户怀感恩之心,体察用户需求才是品牌的根本,也是互联网思维的精髓。这一点,恐怕不是一份好看战报就能解决的。
(新媒体责编:news2017)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