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车生活

    “2022全国特殊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征集公告

    全国特殊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慈善公益品牌项目“牵手艺术彩虹 献给未来地球”慈善教育项目的重要内容。自2018年开展以来,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欢迎。在前三届的大赛中,共收到稿件约5千件,评选出获奖优秀作品88件,有近百件特殊青少年创作的优秀作品被爱心企业选用,应用到相关产品上向社会销售,进一步体现了特殊青少年的艺术才华,爱心企业的捐款不仅继续支持本项目持续发展,同时也奖励有关作者,鼓励他们更好地创作学习和生活。项目有效地帮助了特殊青少年成长、成才,增强了特殊青少年的自信心,受到了特教学校、特殊青少年康复机构的师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组委会决定2022年继续开展大赛活动。

    2022全国特殊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地区)特殊(孤独症、智力障碍等)青少年群体,征集创意绘画设计作品。通过开展创意艺术类课程培训及组织设计训练营等赛前培训活动,激发特殊青少年的创新精神,提升创意设计素养,树立艺术成才的自信心。大赛评选的优秀作品将对接爱心企业,应用在生活用品上,包括但不限于文具、玩具、服饰、家具室居和汽车内饰等,以及食品和化妆品等的包装设计,进入商业渠道。建立项目反哺机制,助力公益慈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助力特殊青少年成长和成才。同时,在国内外重要展会和大型活动中,组织大赛优秀成果的展示活动。用创意设计赋能品牌发展,不断促进创意产业与慈善公益事业的融合发展,为创意城市的发展增添暖度,同时让更多人看到特殊青少年才华,接纳和帮助特殊青少年。

    一、 大赛名称

    “2022全国特殊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

    二、 大赛主题

    “创意点亮生活,设计创造未来“

    三、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儿童基金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

    支持单位:上海晨光公益基金会、香港包达三基金会等基金会,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童绘视觉艺术中心等机构,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知音楼宇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上海市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上海虹口区彩虹笔儿童康健发展中心、澳门扶康会等全国各地的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等。

    四、赛前培训

    1、由各特殊教育学校和机构组织学员,开展线上线下创意艺术课程培训。

    2、组织学员参加“设计训练营”和“大咖小咖面对面”等训练营活动,为特殊青少年群体提供专业艺术指导。并组织他们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艺术馆、博物馆等地,不断提高创意视野、艺术鉴赏和设计能力,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创作出优秀的参赛作品。

    五、 参赛要求

    (一)参赛对象:

    全国范围内,对艺术创作与创意设计有兴趣的特殊(35岁以下的孤独症、智力障碍等)青少年。

    (二)作品范围:

    1、可应用于各类生活用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具、玩具、服饰、家具家居和汽车内饰等,以及食品和化妆品等的包装设计。

    2、鼓励有创新的外观设计和功能性设计。

    (三)参赛方法和提交方式:

    1、投稿者可在截稿日期前,将参赛作品电子文件+作品信息表(附件点击下载2022全国特殊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投稿作品信息表.xls)+作者孤独症/智力障碍等相关鉴定书图片,三个文件通过附件方式(邮件标题为“2022全国特殊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投稿+联系人姓名+电话+作者所在单位”)投稿发送到大赛专用邮箱:nsycdc@163.com进行投稿。

    2、参赛作品电子文件要求:每个稿件为直接生成或经扫描的高清pdf或jpg格式文件(不要拍照,要高清扫描,精度>400dpi,文件大小3M以上)的设计效果图或展示图,质量能够保障大幅面喷绘或者印刷等的要求。不清晰、扫描效果不佳者将影响初评评委的判断。

    (四)稿件相关要求

    1、原稿稿件作品画面大小为A3尺寸。

    2、稿件创作内容积极向上,材料、表现手法和纸张等材质不限,手绘、计算机辅助等方式均可,要能够清楚表现设计者的创意和设计。稿件相关版面中不得出现参赛者个人或单位信息,否则视为无效作品。

    3、个人及团队作品皆可参赛,属于同一作者的多个参赛作品递交数量最多不超过3件(含3件),单位选送投稿作品数量不限。

    3、团队参赛作品,创作团队作者人数不得超过3位(含3位),含指导教师不可超过5位自然人创作者署名。

    (五)参赛资格:

    符合参赛对象要求的全国各地的单位和个人均可选送符合要求的作品参与本次比赛。

    六、 作品评审

    1、评选分为初评及终评两阶段

    (1)初评

    采用电子稿件统一高清复制件匿名评审。

    (2)终评

    对初评入围作品,组委会将收取实物作品(无需装裱,组委会统一装裱),原稿对比匿名评审,请确保投稿联系人电话畅通。

    2、评分标准

    大赛将从创新性、美观性等多维度评价遴选。

    3、评委成员

    由组委会邀请国内外行业专家、院校教授和企业资深专家组成评审团进行评选。

    七、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3000元+荣誉证书

    二等奖3名:2000元+荣誉证书

    三等奖6名:1000元+荣誉证书

    优秀奖20名:300元+荣誉证书

    入围奖若干:荣誉证书

    所有奖金均为税前金额,个人所得税由主办方代扣代缴。

    视实际情况设置若干优秀组织单位奖项和优秀指导教师奖项。

    八、 大赛时间

    1、大赛作品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

    2、大赛结束后将举办颁奖典礼并在典礼上公布具体获奖名单,颁奖典礼举办时间以“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为准。

    九、 参赛须知

    1、参赛者及其监护人在提交作品前请确保已经阅读并且愿意遵守相关参赛规则,任何违反参赛规则的作品,主办方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

    2、作品可由单位选送递交,也可由个人递交。

    3、参赛者递交的参赛作品均须未被商用或授权他人使用,必须为参赛者原创,不得抄袭、盗用他人作品。若在比赛或后续开发应用过程中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其法律责任由参赛者本人承担。如涉及抄袭等侵权行为,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如已授奖,将收回奖项并予公告。

    4、递交参赛作品如是多人合作完成,需征得所有合作者同意并标明所有合作者姓名,评选以作品为单位开展。

    十、 大赛支持

    1、组委会将整理优秀作品并汇编成册,每位入选者均可获得一份优秀作品集。

    2、大赛组委会将通过各大媒体和主办方相关微信公众号进行赛事以及优秀作品的后续展示和宣传等的工作。

    3、大赛组委会将积极寻找爱心企业,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相关优秀作品,通过爱心企业组织实施产业转化,进入市场销售环节,所得收益部分回馈本慈善项目,促进项目可持续发展和关爱创作者等特殊青少年。

    十一、 知识产权

    1、本次大赛所有入围获奖作品及被选用作品均需递交纸质等创作原件,组委会将组织所有获奖作品进行展览展示宣传等的活动,作品原件概不退回,作者应配合提供相关作品与数据。

    2、经组委会组织的免费培训而产生的参赛作品,该作品的知识产权及版权归大赛组委会所有,创作者享有永久署名权。

    3、大赛获奖或被选用的参赛作品,大赛组委会享有对该作品进行修改、改编、复制、发行、生产、出租、展览、表演、摄制、翻译、汇编、出版、发表、放映、宣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保护作品完整、捐赠等权益,创作者享有永久署名权。

    4、一旦大赛组委会争取到爱心企业对某参赛作品进行后续开发选用,则该作品所涉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对该作品的使用,不得与大赛组委会已有约定的相关产品使用冲突。

    十二、 其他

    1、其他相关事宜可随时关注主办方微信公众号大赛专题公告。

    2、大赛组委会对本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

    十三、 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80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院内)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全国特殊青少年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

    联系邮箱:nsycdc@163.com

    联系人:孙老师(微信同号)15201950143

    往期赛事情况

    相关培训、训练营:

    1667805045349040.png
    1667805062329592.png
    1667805075470760.png
    1667805090196475.png
    1667805101683850.png

    大赛评审:

    1667805121823872.png
    1667805133736384.png

    优秀作品被爱心企业选用:

    1667805149220005.png
    1667805160486844.png
    1667805184703034.png
    1667805196348020.png
    1667805207923494.png
    1667805225875736.png
    1667805234183137.png
    1667805244871290.png

    (新媒体责编:wan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