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备受关注的《广州市停车场条例》(下称《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去年12月,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条例》。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今年3月30日批准,现予公布。根据《条例》,住宅停车收费需按照规则进行协商议价;同时“咪表车位”将恢复收费,道路临时泊位收费将向社会公开。
经过四轮审议修改才获通过的《条例》终于揭开面纱。这标志着广州停车场管理的法律和规则体系进一步完善。
此前有业内人士透露,条例审议中争议最大的还是住宅停车场是实行市场调节价还是政府指导价。最终落地的版本,堪称是一个折中方案。一方面规定,按照住宅停车场议价规则的规定进行协商议价,而议价规则由市价格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另一方面,也为住宅停车收费恢复政府指导价留出了空间,将其纳入《广东省定价目录》,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
不过必须承认,无论是从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还是从市场趋势看,重回政府指导价都非上策。那么,这一折中方案,如何把握好边界,既确保必要的议价弹性,又避免以往的价格“失控”局面,将考验相关部门的智慧和事中事后监管的能力。
去年4月开始,广州咪表车位暂停收费,并且还分批次对部分车位进行了撤销。这是对此前咪表车位存在收费去向不明、管理混乱乃至陷入招投标腐败疑云等多种“病症”的“休克疗法”。
暂停收费的这一年,应该说为咪表车位更好地回归,提供了空间。从条例看,咪表车位恢复后,将采取累进式加价的阶梯式收费方式,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规定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将收费情况向社会公开,这些都呼应了市民的期待。不过,具体的收费标准如何界定,还需慎重考虑。此前广州的咪表收费就有“全国最贵”之称,虽说即将采用阶梯式收费,但总的收费体量,似乎还是有下降的空间。另外,服务水平也该有提升,此前备受期待的二维码管理,这次能否变为现实?
优化停车位收费和咪表车位管理,这些都属于在存量车位资源基础上做加法,而要满足不断增加的市民停车需要,从增量上扩充停车场资源的供应,也是无法绕开的一环。条例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储备土地中确定一定数量的用地用于公共停车场建设,值得肯定。不过,“一定数量”到底是多少,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的积极性,如果停车场建设未跟上,又该如何确定责任,这些都有待细化明确,方能避免不让制度成为空文。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