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车生活

    新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抬高门槛 不让车企乱跑

    日前,被称为“最严燃油车产业政策”的新版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开始正式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文件内容,未来新建独立燃油车项目将被禁止,现有燃油车产能的扩大也将要满足更加高标准的要求。

    与对燃油车的限制相比,更加引人注目的是,新版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进入门槛,其中的一些政策针对性非常强,直指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的产能过剩、“PPT”造车、盲目投资等问题。业界认为,未来不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集中度都将进一步增强。

    提高新能源车准入门槛

    根据新版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新建独立燃油车整车企业将被禁止,而现有汽车企业扩大燃油汽车生产能力也要同时满足上两个年度汽车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上两个年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均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等四个条件。

    同时,新规要求扩大燃油车产能的企业,其异地新建扩能投资项目建设规模不低于15万辆,企业上年度总产量不低于30万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满足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由此看来,新规对燃油车限制的强度非常大,但这已经在行业的预料之中。而对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的提高之多,则更为引人注目。

    例如,要求新建的独立纯电动汽车企业项目要有纯电动汽车持续开发能力,纯电动乘用车建设规模不低于10万辆,纯电动商用车不低于5000辆。同时,要求新能源汽车选址省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能存在同产品类别新能源汽车僵尸资质。同时要求,在该省份内的同类别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产量要达到建设规模的80%以上。

    再者,新规对新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股东也提出了要求。例如,要求主要股东股权占比要高于三分之一,所有股东在项目建成且产量达到建设规模前不得撤出股本,具备相当的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零部件、研发、制造和验证能力,拥有纯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等。另外,文件还对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产业,例如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提出了标准。

    专家表示,新的汽车投资管理规定中,关于对新能源汽车的针对性很强。例如对技术能力、建设规模等的要求,将从制度上杜绝“PPT造车”的发生。而对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股东提出的标准,则有助于让更专业、更有实力的企业进入,防范新能源汽车项目成为一个单纯的资本游戏,推进健康有效的新能源汽车项目真正落地。对选址的要求则是防止地方政府一哄而上,形成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产业整合力度将加大

    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的提高,必然会带来其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将会更多地向资金和技术水平更高的企业倾斜。

    发改委日前表示,未来将推动建设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不仅是中央层面,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资源互补已经慢慢开启。

    长安汽车与比亚迪日前签署协议成立以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合资公司。双方将充分利用并整合各自在平台、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化平台,加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同时,长安汽车将入股比亚迪电池业务板块,未来双方还计划围绕电池回收再制造、电池快充、移动换电、充电高速路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国内一流的新能源产业化能力。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介绍,这是比亚迪动力电池对外供应的第一步,未来还将加快开放步伐,引入更多国内外主机厂,实现包括动力电池销售、设立合资公司、引入战略投资在内的一系列战略举措,加速动力电池业务发展。

    王传福说,例如在发动机等零部件方面,比亚迪如果要自己开发的话规模可能不够,成本比较高,而长安有一百多万台的规模,完全可以优势互补。比亚迪在电机、电控、电池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和运行经验的优势。未来不仅仅是电池,还有很多领域,都可以进行合作。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文件的出台将对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带来利好,尤其是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强大的企业,未来前景更加看好。

    发改委表示,通过完善汽车产业投资项目准入标准,规范市场主体投资行为,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合理投向,防范盲目建设和无序发展。未来,将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着力构建智能汽车创新发展体系。

    提质增效成车企重点方向

    今年以来,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频频发出,提质增效成为政策的重点。面对着补贴退坡、外资涌入以及本轮新能源投资门槛提升这一波波大浪,想要生存下去,新能源车企必然要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王传福表示,现在国家在大力支持中国品牌向上走,而对车企来说,新能源车又是百年一遇的机遇和变革。在这场大的变革里面将有越来越多的品牌走到一起,共同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大,把中国品牌做得更强。

    显然,资源整合或是车企目前的最佳选择。之前,安徽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西雅特在德国柏林签署谅解备忘录,三方计划在2021年前共建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开发电动汽车新产品与核心技术。

    业界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决定汽车行业技术水平的核心要素。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新能源车企不应再单独作战,而应该同研发机构、零部件公司甚至同行企业共同合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共赢环境。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