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汽车产销量踏入2900万辆的台阶,然而其增速正在逐渐放缓。年勇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较短,产业根基比较有限,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年勇指出,加快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需整合政策资源、发展智能汽车,并营造有序的市场环境;冯晋平表示,降低关税将有利于我们国家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肖荣臣则认为,推进汽车流通改革对于促进汽车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201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在天津顺利召开。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以及汽车企业的与会嘉宾,就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增速放缓的现状及未来如何高质量发展,从不同角度做了详细解读。
汽车业增速整体放缓 自主品牌“压力山大”
历经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汽车产销量踏入2900万辆的台阶,然而其增速正在逐渐放缓。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1610万辆和1595.5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5%和4.3%,这与2016年的两位数增长相去甚远。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较短,产业根基比较有限,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
一方面,“双积分”政策的实施,让传统车企纷纷选择转型;另一方面,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车,目前仍面临较大困难。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还不牢固,动力电池综合性能仍需提升。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间,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其中,“安全性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必须保持的底线。”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
尽管如此,新能源车安全事件还是屡屡发生。8月25日,一辆威马EX5试装车突然起火自燃;8月31日,一辆上市仅两个月的力帆纯电动650EV同样发生自燃事故……一系列的安全事件为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关税下调政策的正式施行,也给自主品牌带来更大压力。“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降低整车的进口关税可能对国内的一些生产企业带来竞争压力”,财政部关税司司长冯晋平强调,特别是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期的自主品牌,和处于起步加速期的新能源车压力更大。
财政部关税司司长冯晋平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安铁成则站在企业的角度,对自主品牌面临的困境加以阐述。他表示,中国汽车市场正从高速增长转向微增长,行业淘汰赛已经开始。特别是自主品牌走势分化非常明显,部分企业处在分化的底层和淘汰的边缘,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安铁成
自主品牌存在的问题,在业界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广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坦言,中国汽车产业仍然处于大而不强的现状。自主品牌创新能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继续突破,零部件体系薄弱,高端品牌缺位等问题明显,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广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
多方“支招” 如何高质量发展引热议
面对这些问题,年勇指出,加快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三件事最为重要:第一是主动顺应全球产业变革大势,第二是全力推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第三是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年勇进一步解释道,智能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企业需整合政策资源,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增强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鼓励国内汽车企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
北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对此深表赞同,“面对全新的产业格局,传统车企单打独斗的制造模式即将成为历史,充分开放深度融合的平台兴起,将会成为更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
新能源方面,为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财政部从2016年开始,会同相关部门调整完善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表示,按照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财政部提高了技术门槛,进一步调整补贴标准,着力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优势企业和产品做优做强,“今年新能源车产销预计将达到150万辆。”
针对近期实施的进口车关税下调问题,冯晋平表示,我国汽车产业的上下游配套体系较为完善,具备了一定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降税将加速优胜劣汰,倒逼汽车产业深化改革。从长期看,将有利于我们国家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处长肖荣臣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处长肖荣臣则认为,推进汽车流通改革对于促进汽车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商务部在各部门支持下,积极推进汽车流通体制改革。首先,发布实施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改革新车销售体制;其次,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再次,扩大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工作;最后,推动修订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促进汽车业绿色发展。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