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缘何成新能源汽车之痛?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的普及,充电桩起着决定性作用。日前,晚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我市充电桩数量的不断增加,“没桩充电”的难题逐步减少,但桩车矛盾依然存在。有业内人士表示,现有的公共充电桩使用率并不高。那么,我市目前有多少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高,原因何在?
现状:西宁公共充电桩1762个
截至目前,我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817辆,充电桩共1762个。从数据来看,我市现有的充电桩足以满足电动车辆使用。
从2016年起,西宁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逐步开始建设,主要分布在具备建设条件的省市各行政单位、商业综合体、医院、公园、公共停车场公共场所。目前,已完成验收投运的公共充电站点38处,公共充电桩1762个,具体分布在:城东区8处建设充电桩484个,城西区12处建设充电桩634个,城中区3处建设充电桩34个,城中区城南3处建设充电桩96个,城北区12处建设充电桩343个,甘河工业园区建设充电桩76个……
“以前想在西宁找个充电桩充电并不容易,现在充电桩分布很广,充电相比以前方便多了。”在西宁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马师傅是较早接触新能源车的一批人,他见证了西宁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从无到有。马师傅告诉记者,以前车辆电量剩一半时,他就不再接单了,现在电量只剩三分之一时他还照样接单,因为现在充电桩的网点更多更密了。
调查:利用率为何低?
记者调查发现,我市已建成的1762个充电桩使用率并不高。原因何在?
目前我市依赖充电桩的电动车辆多数为出租车,而运营的400辆纯电动出租车充电基本都集中在火车站一层的专用充电站。
“现在全市依赖充电桩充电的社会车辆只有100多辆,其余的新能源车辆基本都是油电混动型,这一部分车辆在购车时车企会附赠慢充设备,在家里有固定车位的情况下,便可以进行安装使用。也就是说,现在的情况是车少桩多,这是充电桩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西宁城通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表示。
另外,一些已建成的充电桩停车场收取停车费,导致部分停车场充电桩使用率较低。“在外充电哪里最便宜是我们比较关注的,如果在充电过程中还要收取停车费,那就不划算了。”一位新能源车主说。
相关人员表示,充电桩的地理位置及充电时段都会对电费造成影响,充电桩使用率不均衡,也是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困扰:“鸠占鹊巢”时有发生
随着充电桩的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没桩充电”的矛盾逐步减少,但燃油车“鸠占鹊巢”,导致新能源车“有桩无位”,这是目前困扰新能源车主最大的难题。
“虽然充电桩越来越多了,但充电还是不方便。”家住地矿小区的陈先生买了一辆纯电动汽车,但充电问题一直令他头疼。他介绍,地矿小区门口就有充电桩,但每次去充电时都有其他燃油车辆停在上面“鸠占鹊巢”,这让他很无奈。
记者在地矿小区充电站看到,这里一共有20个充电桩停车位,但车位上停的基本都是燃油车辆。对此,该小区多位业主表示这种情况很常见,“因为这里停车位本来就紧张”。
记者从西宁城通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了解到,因为停车位紧张,燃油车占用新能源汽车充电车位是投诉较为集中的问题。“我们与不少停车场管理方进行过协调,目前考虑在自行管理的停车场充电桩车位上安装车位锁,保证充电桩车位的充电需求。”
破解:建设管理需并重
西宁城通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戴渊涛表示,针对这些壁垒,他们将通过整合静态停车场,将一些平面停车场建成立体停车场,同时在这些停车场中建设充电桩。“希望通过打通壁垒、抱团发展,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矛盾和停车难的矛盾。”戴渊涛认为,利用率不高不能说充电桩建的就没有价值,一些公用充电桩使用率虽然很低,但它们为老百姓使用新能源车出行提供了保障。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趋势,而充电桩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是关键。经过几年的发展,西宁目前充电桩数量有了大幅提升,如何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对充电桩进行科学规划布局,系统解决好建多少、建到哪、怎么建等问题,打造服务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另一方面,要对充电桩进行统一的运营管理,通过市场化的手段,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场所、不同类型的设施,形成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打造出幸福西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充电服务市场,为绿色西宁注入新鲜血液。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