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湖南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附近的环湖路上,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停靠在路边。 陈振海摄 (新华社发)
近日,多地启动无人驾驶车路测,引发关注。随着业内大公司的持续推动及相关政策方面的扶持,无人驾驶时代加速到来。不过,当前无人驾驶技术还不能做到真正的无人,无人驾驶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同推进和完善——
近日,高德打车宣布接入无人驾驶公司AutoX无人车,并在上海联合启动体验招募活动。上海市民可在指定许可自动驾驶范围内免费体验。稍早之前,湖南长沙市民也可通过百度地图、百度APP相关小程序一键呼叫区域内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免费试乘。此外,曹操出行方面正在推行对吉利“几何A”自动驾驶车辆的改装,近日已经启动测试。
无人驾驶出租车就要驶上街头了吗?无人驾驶领域技术和配套发展情况如何?未来出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
上路车辆并非“无人”
何为无人驾驶出租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产业部主任卢福永认为,无人驾驶出租车是基于自动驾驶技术,并能提供出租服务的车辆。
“可能是企业的宣传海报造成了一定的误解。”卢福永表示,目前无人驾驶出租车并不是真正的无人驾驶。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在无人车示范应用的第一阶段,每辆车内均会配备安全员。
据了解,目前无人驾驶车辆并不能随意上路。以无人驾驶公司AutoX为例,其去年9月份与上海嘉定区达成合作,建立无人驾驶商业示范运营区,同年12月份,又获得上海自动驾驶新规2.0发布以来的第一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高德提供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体验,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作为对新趋势新技术的探索,这种做法值得鼓励。但在现有条件下,无人驾驶一定要在特定范围、规定场景、有人员监管的前提下才能实现。
无人驾驶出租车会不会冲击出行行业?卢福永认为,目前,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尚未形成相对成熟、平稳的运营模式,以及较大市场规模时,基本不会冲击传统出租车市场。但是,对传统出租车市场构成一定影响是可能的。
应用场景愈加丰富
除了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技术正在越来越多领域开花结果。
4月27日,在福建漳州开发区四区码头,一辆无人驾驶的红色“小金刚”徐徐开动,沿着指定路线展开行驶测试,这标志着威驰腾(福建)汽车有限公司与福建中科云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首台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牵引车“云杉”正式下线。
“除了港口无人驾驶,我们的自动驾驶牵引车还可以应用于矿山、大型企业场内等多种固定生产生活场景,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潜力。”威驰腾汽车技术总监高宗立说。
卢福永表示,无人驾驶技术在效率、成本、便利度等方面的优势,会随着运营的成熟逐步显现,以后将有更多发展空间和潜力,出于抢占市场的目的,各大企业也会争相推出无人驾驶产品。
麦肯锡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到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市场空间将超过5000亿美元。
“当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零接触’出行的市场需求巨大。此时推出无人驾驶,正是一个最便利、也最可能被广泛接受的时机。”卢福永表示,随着业内大公司的持续推动及相关政策方面的扶持,无人驾驶时代将加速到来。
真正“无人”仍需时日
随着技术的发展,多久可以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呢?
卢福永认为,从技术角度看,无人驾驶实际上是自动驾驶和智能服务的一个场景应用,涉及智能软硬件技术。新型车辆系统设计和生产技术、计算机视觉和其他机器学习技术、国内的交通系统均取得较大的进展,从芯片制造商到软件公司,自动驾驶和智能服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要求。
不过,作为一项新趋势和新技术,无人驾驶要走的路还很远。
叶盛基认为,现在有些港口、企业厂区内部,规定好线路的人员摆渡车可以实现无人驾驶,但一样要有监管员。完全无人的驾驶,目前还不现实。
同样,卢福永也表示,目前广泛宣传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实际上在驾驶位上是有“安全员”的,保证在自动驾驶系统出现问题或者与其他社会车辆出现状况时能及时处理。从无人驾驶领域看,相关的路测和社会磨合需要很长的周期,以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水平,要将真正的无人驾驶车辆投入开放道路使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自动驾驶分5级,无人驾驶通俗讲是高度自动驾驶(L4)或完全自动驾驶(L5),目前的技术,要进入L4级别以上大概要5年至10年以上时间。”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政策规划处处长左世全表示,因为实现无人驾驶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核心技术成熟、智能交通设施完善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普及等,又需要道路测试过关、交通法规完善和商业模式创新,目前多地开展了道路测试,但大多是封闭道路测试,开放道路测试还比较少,需要加快推动,相关交通法规和标准体系等都需要加快建立健全。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