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银背黑底的“巨龙”自西向东匍匐而进,忽向北,昂头直扑远处露珠状的雄安站,“巨龙”背上的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近日,记者来到雄安站枢纽对外道路K1线一标段施工现场,只见施工车辆来回穿梭,正在进行土方回填作业。
随着京雄高铁雄安站建设工作进入收尾阶段,京雄城际铁路通车在即,承担雄安站与雄安新区启动区沟通连接功能的K1快速路一期项目紧张推进,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80%,预计8月底前所有的隧道及桥梁工程都将完工,并进行沥青铺装,10月底K1快速路一期将具备通车条件。
从雄安站到雄安新区启动区容城组团仅需15至20分钟即可到达
K1快速路是雄安新区“π”字形快速路网最东侧的一纵,也是新区第一条快速路。K1线一标段项目经理蒲文明告诉记者,K1快速路是昝岗组团的过境通道,是未来雄安站与起步区、容城组团之间的直通通道,承担省道333、大广高速、荣乌高速及京雄高速的连接转换功能。
它西起荣乌高速,东至大广高速,全长约15.1公里,是雄安新区立体交通路网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条规划双向6车道、主线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的快速路,共分为东、中、西三段,其中荣乌高速至昝岗组团核心区西侧为西段,全长约3.8公里,雄安站枢纽核心区为中段,全长约7公里,核心区东侧至大广高速为东段,全长约4.3公里。其中,东西两段以地面快速路为主,中段为地下结合地面双层快速路形式。目前一期工程建设的是快速路的西段和中段。
从启动区容城组团驾车出发前往雄安站,走高速路况好的情况下需要50多分钟,路况差一点,需要开上一个多小时,这是目前两地通勤最正常的车程耗时。K1快速路项目建成后,从雄安新区容城前往雄安高铁站的耗时将大大降低,届时从雄安站到雄安新区启动区容城组团仅需15至20分钟即可到达,可以有效提高高铁新城辐射能力。
为了充分保证通行效率,K1快速路全线共设两段地下快速路、三段地面快速路和一段高架快速路,匝道设计车速也达到了每小时60公里。
地下结合地面的双层快速路形式,保证通行效率,也为未来新区的城市建设预留空间
站在施工现场观景台俯瞰整个项目,K1线像一条银背黑底的“巨龙”。蒲文明告诉记者,这银背黑底的混凝土建筑是采用明挖法施工的双仓式快速路隧道,隧道单向车行道总宽12米,高4.5米,随着土方回填的推进,在隧道的上方还会再修建一条平行的地面道路,与地面路网相交。在K1线整个项目中,这样的隧道有东西两座,东隧道长2.91公里,西隧道长3.4公里。
雄安地处平原地区,没有复杂的地形地貌,为何快速路中段建设还要采用地下结合地面的双层快速路形式呢?
蒲文明介绍,K1线的中段途经雄安新区的高铁站片区,因此采用地下结合地面的双层快速路,地下快速路可以有效保障达到设计的运营速度,地面快速路则与城区其他道路交汇连接,既可以密切快速路与其他城市路网的联系,也给未来城市建设预留了地上空间。整条K1快速路的主线可以做到没有一个红绿灯,车辆可以无阻通行。
地下立交桥,打造快速路与雄安高铁站地下转换枢纽
K1线全线有14座共7800多米的隧道,其中有11座是被称作地下立交桥的匝道隧道。这些地下车行环廊的转换枢纽可以更好地服务雄安站交通枢纽,实现公路与铁路的无缝衔接,也是对外交通进出车站快速通过的重要保证。
K1快速路与雄安高铁站地下车行环廊的转换枢纽根据高铁桥墩的现状布设,考虑减少匝道进出对主线隧道的影响,设置“双T”形互通立交,车辆可通过换乘枢纽进入高铁站地下一层落客区即停即走,也可通过匝道驶入地面CEC(城市交换中心)停车场,满足各类车辆的交通需求,节约地面空间,保护城市整体建筑风貌。
“这个地下立交桥由多个地下隧道匝道叠构而成,是很复杂的,需要重叠施工。通过BIM技术,我们提前对这些重叠交错的施工部位进行预判,提前想好该怎么组织施工。”K1线二标段项目常务副经理何燕平告诉记者,如此复杂的地下立体交通系统,在全国都不多见,并且许多关键部位都需要一次浇筑完成。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不出问题,在施工前,他们充分利用BIM技术对工程建设进行推演,优化施工方案。
不仅是技术上有难度,随着雄安站完工在即,在高铁站片区有限空间内,隧道、管廊、道路等多项工程需要同时进行,20多家施工单位常常要交叉作业,也给施工组织增添了难度。
“每周我们都会徒步走一遍,把现场所有的节点全都排出来,然后根据节点情况,统一协调各家施工单位的工期进度计划,保证如期高质量完工,为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保驾护航。”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昝岗片区项目部现场负责人李坦告诉记者,作为业主方,雄安集团积极统筹协调各家施工单位,确保各项工程有序推进,努力创造“雄安质量”。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