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广州构建与周边城市轨道经济和生活通勤圈

    广州正在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将构建形成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周边6市的1小时轨道通勤圈,搭建与深圳都市圈的快速通勤轨道。其中的关键词“通勤”是比“通达”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城市间实现日常同城化出行。预计到2035年,广州城市轨道线网里程突破2000公里,大约是目前的4倍。

    近日,“智慧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与思考”论坛举行,广州地铁总规划师欧阳长城首度披露了广州都市圈的轨道规划。

    在论坛现场,欧阳长城就大湾区互联互通一体化规划进行主题演讲。他对比了近两年国家层面与都市圈交通相关的3份规划文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在轨道交通方面的表述,从“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到“都市区1小时通勤”,再到“轨道上的都市圈”“同城化”,应该如何解读?

    “都市圈文件提出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同城化,这是通勤要求,对比大湾区的‘通达’要求,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欧阳长城说,通勤可以理解为日常利用轨道交通在都市圈内工作生活,乘客搭乘的频率较高;而定位为通达要求的轨道交通,更多只是到达城市火车站等对外交通枢纽,乘客并非常态化出行。

    “短期内粤港澳大湾区(境内部分)将呈现围绕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两极发展的态势。对比世界其他湾区,大湾区(境内部分)将形成世界首个双核驱动型的湾区经济区。”欧阳长城表示,广州、深圳都市圈的共同发展,将推动湾区轨道交通向“区域通勤功能”快速升级转变。

    欧阳长城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铁路、城际、地铁三级轨道的发展现状。历经多年的发展,大湾区轨道交通已建成“高铁+城际+地铁”近3300公里的规模。截至2018年底,大湾区铁路里程2024公里,其中高铁里程1232公里。

    珠三角城际方面,截至2019年底已建成项目4个(广珠、广佛肇、莞惠、穗莞深),运营总里程405公里。在建项目6个,总里程230公里。近期拟加快实施项目2个(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广清城际广州至广州北段),约43公里。上述项目预计2025年底前建成,总运营里程将达到692公里。

    城市地铁方面,截至2019年底,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市地铁运营总里程约882.9公里。上述4市加上中山,远期规划地铁总里程达4263公里。

    根据国家今年8月批复的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预计2035年大湾区高铁(城际)里程总规模从现有的1232公里跃升至3500公里,增加超过2倍,届时将实现大湾区内部1小时交通圈。

    “在此大背景下,广州提出了都市圈轨道规划,预计到2035年,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欧阳长城说,目前广州地铁已开通线路515公里,意味着未来15年将扩张到目前的4倍。“以往广州的地铁多为时速80公里(如1号线、2号线),最多120公里(如3号线),新规划新增了时速160公里以上的快线网络,连接周边城市。”目前在建的18号线、22号线,以及已进入大湾区城际建设规划的28号线,都属于时速160公里或以上的快线,将成为大湾区内的快速轨道线路。

    欧阳长城分析,珠三角城际的设计时速多为200公里或以上,设站少班次疏,难以下沉,与日常通勤的要求不太匹配;而城市地铁常规80公里时速的设计,又满足不了跨市出行的需求,因此广州提出160公里时速、具有城际属性的高速地铁,打破城际和地铁之间的界线。

    “广州将构建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周边6市的1小时轨道经济和生活通勤圈,搭建与深圳都市圈的快速通勤轨道交通。”欧阳长城说。

    建议:大湾区快轨“一张网”规划

    要实现1小时通勤圈,目前轨道交通存在哪些不足?欧阳长城认为,首先是多种轨道网络并存,但跨层级融合不足(如城际和地铁);其次是城市地铁线网初步互联,但跨区域整合不足,目前广州佛山已实现轨道交通规划协同,但与周边更多城市的整合还有待加强;此外多种制式并存,区域设施资源统筹、共享不足,不同城市的地铁线路、信号系统列车型号各不相同,列车无法贯通运行。

    “区域重要枢纽要实现同质化服务共享。以机场为例,白云机场不仅是广州的机场,宝安机场也不只是深圳的机场,深圳的机场能不能半小时到达?”欧阳长城指出,广州的高速地铁18号线未来将实现半小时内从珠江新城CBD到达相距30公里的白云机场,而深圳机场到南沙明珠湾的距离与之相近,目前尚未有快速轨道连通。

    欧阳长城建议搭建大湾区“城际+地铁”线网互联互通技术标准体系,构建突破城市行政边界的大湾区区域快线网络规划,突破轨道交通行业与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整合湾区内轨道交通设施资源,实现大湾区轨道交通“一张网”规划,“一张票”畅行“一串城”。

    (新媒体责编:zfy2019)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