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让城市街道为健康让道

    大约40年前,欧洲开始流行街道“行人友好化”的理念,且现已成为了许多发达城市中心的规划特色。相比之下,香港行人似乎和发展中国家的行人一样并没有享受到这般良好的服务,通常情况下并非“被服务”,而是“被管控”。

    在国外,过去的几十年见证了城市对机动车裨益的彻底重估。经过多年以耗费纳税人巨资为代价实施街道扩宽和交通工程计划,人们已经意识到道路增建会导致更大的交通流量,这会引致更为严重的拥堵,同时降低我们城市的价值、特色和宜居性。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在郊区的居住区,人们越来越反感城市街道被快速机动交通所占据,并希望返还街道使用的优先权给行人和骑行者。

    城市街道的功能是什么?

    ▪ 见面的地方

    ▪ 会餐的地方

    ▪ 娱乐的地方

    ▪ 贸易的地方

    城市的街道发生了什么变化?

    ▪ 根本上服务于车辆

    ▪ 道路越来越宽

    ▪ 人们难以快速通过路面

    ▪ 所有的道路使用者都面临危险

    ▪ 十字路口的出现受控于车辆而非行人

    ▪ 空间的不合理利用

    ▪ 路标和行人道等障碍物使得路面混乱

    问题不断

    近年来,人们正逐渐意识到,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不仅影响用户健康,还会降低其工作效率及幸福感。室外空气质量也是如此,而且补救性的高额医疗成本会远大于预防成本。

    在香港拥挤的市区街道上,对于因有害气体排放所造成的健康问题应当得到特别关注,更不用说噪音与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了。这些有害气体包括柴油发动机产生的颗粒物、氮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一氧化氮及苯等。据《2014年香港排放清单报告》显示,道路交通是当地最大的空气污染源,60%的一氧化碳排放气体都源自于交通。然而,和禁烟革命一样,改变正在慢慢降临。

    #FormatImgID_0#

    制动磨损成为了最重要的非尾气类交通污染源之一,占据交通污染中PM10排放总量的11%到21%

    对我们造成健康隐患的不只是废气;刹车时的扬尘、轮胎碎片乃至道路上的微小颗粒都能进入空气中,而这些就构成了类似比例的源于汽车尾气的大气颗粒物。《环境科学与科技》期刊刊登了一篇研究报道,研究人员描述道,机动车辆释放到外界的金属(如铜、铁及锰)会与空气中富含硫酸盐的颗粒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有毒气雾 [1] 。

    #FormatImgID_1#

    显微镜下的大气轮胎颗粒,不少国家及地区已经或正在实施措施以提高轮胎效率及安全度

    最近一项研究估计,美国每年过早死于由大气颗粒物污染引起的心脏和肺部疾病的人数大约有64000人,比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还要多。且空气污染物常与儿童群体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增多、呼吸症状及感染几率增大、持续时间增长、肺功能下降有关。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应更多关注轮胎、刹车及路面磨损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尤其因为这不单单是换用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力汽车就能解决的。采用电力汽车或许能减少汽车制动时产生的灰尘,因为该类汽车大多使用再生制动系统,绝大部分时候并不需要刹车垫,但轮胎磨损及路面灰尘仍是一个问题。

    不少国家及地区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相关措施以改善轮胎效率及安全状况。第一步是划定轮胎柔度标准,并据此进行评级与归类,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项,并确保制造商能提供更高效的轮胎。此外还应安装胎压监测系统作为安全及提效措施。随着全球科技的普及,此举将有效减少轮胎磨损状况。

    #FormatImgID_2#

    香港海港隧道。汽车走走停停会加大污染程度。在一天之内长时间堵车的地方,交通污染模型可能会低估这过程产生的污染气体达60%多

    提到“刹车的作用是什么”,答案肯定是“让汽车行得更快”。自机动车问世以来,制动系统的不断改进使司机能立即加速及减速,以至于在过去10年里交通管理领域一直专注于限速以确保交通顺畅。车速不同,燃料消耗与尾气排放也会有显著不同。保持速度稳定是确保减少有害污染物排放量的关键。而低速行驶需要的制动强度较低,司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制动并避免过度加速也是至关重要的环境特性。

    因此,诸如“红灯及限速路脊”的交通管理措施会影响空气质量。有效使用交通信号系统以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前瞻性的设计,也同时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承诺,但许多政府目前似乎都做不到这一点。

    #FormatImgID_3#

    香港铜锣湾百德新街。街道行人化使得零售企业增多,行人互联性加强

    大约40年前,欧洲开始流行市中心行人友好化的理念,且现在已经成为了许多发达城市中心的规划特色。此类设计所采用的措施包括:提供蔽荫小径、使用漂亮的铺设材料、使用散热性材料、与公共交通站点相连接、景观处理、提供更好的行人廊道连接各主要目的地。

    相比之下,香港行人似乎和发展中国家的行人一样并没有享受到这般良好的服务,通常情况下并非被服务,而是被管控。香港通常要么不提供人行道,要么提供的人行道太狭窄、无法接近及设有路障,深受街道公共设施的影响,要么失修破败要么被小贩或停靠的汽车占据了空间,结果使得行人不得不在公路路面穿行。这不仅不安全还间接削弱了交通顺畅度,由此增加了尾气排放量。

    提供足量行人友好型设施有助于引导交通流量避开敏感及人群密集地段,并鼓励人们短途出行时首选步行,从而改善空气质量。有证据显示:全面考虑了城市土地使用情况、城市公共交通及交通管理的综合规划是改善最繁忙地段空气质量的最好基础。

    如何降低路面污染?

    解决汽车排放物污染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减少汽车的行驶里程,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区。提高燃料效率其实只会刺激汽车行驶里程增加,这反过来会加剧其他交通问题。交通管理如果是为了增加车流量,则只会鼓励更多人使用私家车。香港运输署意识到了这一点,将“减少机动车交通量”作为主要“环境目标”,通过合理优化公共交通服务来提高便利性,以帮助减少机动车交通量及空气污染。一切都合情合理,但2003年到2013年,香港的路面车辆却增加了30%,由524000辆上升到681000辆。

    #FormatImgID_4#

    2003年到2013年,香港的路面车辆却增加了30%,由524000辆上升到681000辆。香港城区的平均车辆行驶速度由2003年的时速25.6公里下降至2013年的时速22.7公里,下降了11%

    不少人将空气污染视为环境或健康问题,却将路面污染视作交通问题。香港运输署的职责在于有效管理道路使用、减少交通阻塞、促进安全交通并不断在交通运输相关的领域内支持环境改善措施,但不幸的是,他们将交通效率而非污染列为了工作重点,这一点必须改变。在上述时间段内,香港城区的平均车辆行驶速度由2003年的时速25.6公里下降至2013年的时速22.7公里,下降了11%,因此他们所做的一切收效甚微。

    香港政府似乎非常清楚上述所有问题及潜在解决方案,但似乎没有耐心打这场仗。2014年香港交通咨询委员会就香港路面交通堵塞所发布的报告不出所料地将重心放在了行驶量增加对城市经济的影响,但却强调了这么一个事实:“交通堵塞将持续破坏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活品质及城市的竞争力,一定要当即采取行动。”这是三年前的事情了,仅仅引起了人们再度谈论是否应再一次(第三次)重启电子道路收费试验方案。而这一针对交通堵塞的收费方案在大约30年前已首次遭遇否决。

    #FormatImgID_5#

    香港大面积珍贵土地利用效率地下。提供停车空间只是变相刺激人们买车而已

    香港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当前最主要的城市愿景是减少城中心的道路容量,把提升行人便利化环境、互联互通性及城市空气质量作为改善公众健康,提高公众福祉的捷径。应当即采取一种易于实施并公共支出较少的多元化方案。这可能包括电子道路收费系统,但也必须有专注于道路合理优化及行人便利化的明确方案;取消路边停车区域;大量减少咪表停车位、同时大幅增加咪表停车费;加大交通处罚力度;增加执法资源;在此类执法中引入IT技术。

    香港需要效仿世界一流城市的做法,通过减少车辆行程而非增加车辆容量,以提高街道空间的利用效率。

    此类措施所需的建设成本极小,可快速灵活运用,兴许还会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及公共健康带来显著影响。提供停车场会导致汽车行驶里程的产生。街边停车区域对行人不够友好,并且以牺牲其他更具回报的投资为代价。

    在城市密度高的地区(如香港中心区),停车的资本成本极其密集,成本极其巨大。最重要的是,由于汽车大部分时候都停放在停车场,因此提供停车场相当于间接为购车提供津贴。如若停车成本低、且停车服务安全可靠,就愈加容易鼓励人们买车。取消街边停车区域不失为缓解交通堵塞的简单低成本的第一步。

    与蒸汽机及吸烟行为一样,内燃式引擎及路面污染的时代终将迎来终结。正如现在年轻人很喜欢说的一句话,“大胆去做吧”

    我们的城市街道如何更好地运作?

    在国外,过去的几十年见证了海外城市对机动车裨益的彻底重估。经过多年以耗费纳税人巨资为代价实施街道扩宽和交通工程计划,人们已经意识到道路增建会导致更大的交通流量,这会引致更为严重的拥堵,同时降低我们城市的价值、特色和宜居性。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在郊区的居住区,人们越来越反感城市街道被快速机动交通所占据,并希望返还街道使用的优先权给行人和骑行者。

    共享空间

    共享空间是一个欧洲项目,意在为公共空间设计的综合应用开发新的政策和方法。这个项目的理念是:街道设计立足于人和他周围的环境,而非机动车辆。这一基于新政策的理念正在7个试点项目中施行。例如Drachen这片区域,又叫做Laweiplein,对行人和骑行者是非常不具吸引力的,时常会导致长时间的道路堵塞和延误。这里也是事故多发地带,特别是对于骑行者而言。

    #FormatImgID_6#

    共享空间提高了繁忙路口的交通容量,减少了交通延误和严重事故,并且显著地改变了道路使用者间的互动,使得这片区域成为了一片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这样的改观启示我们,在设计繁忙街道景观时,融入共享空间理论也许会非常有价值。

    参考文献:

    [1]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rake dust may cause moreproblems than blackened wheel covers."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3March2017..

    [2]Report on Study ofRoad Traffic Congestion in Hong Kong,Transport Advisory Committee 2014

    #FormatImgID_7#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