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在主干道路交通承载量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如何疏通交通微循环,保障群众安全有序出行,成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课题——
本报记者 李晓群
绕路行车 避开拥堵
高峰时段交通拥堵,成为不少城市的“通病”。一些城市纷纷探索延伸城市次干道和支路、打通断头路和交通节点,以此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方便百姓出行。
高峰时段避开城市主干道,选择从次干道、支路出行,能提高多少出行效率?记者于2017年12月18日至29日之间的10个工作日里,选择合肥市上班早高峰时段,对利用交通微循环出行的效果进行了调查验证。
记者选取的验证路段,起点为合肥市颍上路与义井路交口,终点为太湖路与宁国路交口,出行时间为每个工作日的早晨7时15分。其中前5个工作日选择走主干道,记者驾车从颍上路至北一环,再经胜利路、马鞍山路高架、太湖路,到达终点;后5个工作日,选择走次干道和支路,行车路线为义井路、蒙城路、北一环、胜利路、马鞍山路辅路、芜湖路、宣城路、南一环辅路和宁国路。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主干道出行的5个工作日,驾车走完全程平均用时约40分钟;避开主干道,走次干道和支路,平均用时约28分钟。尽管走次干道和支路,行车路线路程更长、红绿灯路口更多、路线更复杂,但是平均用时却比选择主干道出行少了近三分之一。
近年来,交通微循环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之中,它引用了血液系统的微循环来描述城市道路的小区域网络。记者了解到,城市道路一般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几个等级。城市道路微循环系统是由部分次干路、支路及支路以下道路组成的区域道路网络。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合肥市机动车保有量167.8万辆,同比增长18.56%;机动车驾驶人保有量210.2万人,同比增长10.25%。其中市区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分别为121.5万辆(月增加1.45万辆)和118.3万人(月增加 1.1万人),同比分别增长 19.8%和10.7%。
“上下班高峰时段,利用城市交通微循环避开拥堵的主干道,选择车流量较少的次干路和支路,可以为驾驶人节约出行时间,提高出行效率。 ”合肥市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交通微循环网络由于路窄、形势复杂和难以管理等原因,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在当前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容载量相对滞后的态势下,日益完善的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对缓解拥堵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警医联动 强化管理
医院周边人流量、车流量大,特别是位于老城区的一些大医院,由于道路狭窄、交通不畅等原因,让就医群众苦不堪言。对此,合肥市庐阳区从去年6月开始探索“警医共建”,该区交警大队与省立医院建立联动机制,共同破解交通 “肠梗阻”,疏通医院周边道路交通微循环,为患者就医创造良好通行环境。
作为省级大型综合性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每天接待就诊患者上万人次,附近机动车流量多达数千辆。停车难、行车难及由此造成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一度成为影响患者就医的顽疾。合肥庐阳交警大队与省立医院共建警务室,交警部门安排1名交警长期驻点,省立医院以第三方方式聘用10名交通协警,投放在周边重点道路一线执勤,引导车辆出入、处罚违停行为。
“警医共建”后,庐阳区交警部门在省立医院周边合理安装了道路防护栏、增设了标识标牌。 “考虑到每天大量的机动车和行人进入医院,我们在周边道路上安装了隔离护栏,防止机动车随意掉头,更好地保证行人在施划的过街斑马线通行,真正做到人车分流。”庐阳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设立交通标识标牌,对提示驾驶员车位情况、避免违停占用道路资源、减少停车排队时间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强化管理,交警部门在省立医院周边的庐江路、宿州路和无为路等路段增设了多个视频监控设备,重点加强对黑头车随意带人、机动车乱停放等行为的监控;通过交管信息平台第一时间公告车辆违法信息,专门安排拖车加强对医院周边违停车辆的拖移力度,大大减少了交通违法行为。此外,交警部门还联合省立医院制作“就医宝典”,将医院周边道路的相关信息以及停车场位置通过手机终端推送到患者手机上,把停车泊位信息通过停车诱导屏、网络平台进行发布,引导患者有序停车。
“虽然现在车子还是很多,但是与以前相比,交通拥堵状况改善了,行车更加安全、有序,停车也比较容易,我们到省立医院就医方便了很多。”开车带家人前来省立医院就诊的合肥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
靶向施策 破解难题
日前,合肥市发改委批复了一批建设项目立项或初步设计。其中,包河区将打通九子岩路、黟县路、潭渡路、大强路等8条支路,以畅通道路交通微循环。“畅通交通微循环首先应该做到科学合理设计,着眼于系统规划,针对城市道路实际情况,从划定区域路线等方面入手,发掘道路通行潜力,构建行之有效的微循环模式。”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胡笑旋表示。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道路设计的先天性问题,在城市微循环道路上不同程度存在的一些现象,也成为造成交通微循环不畅的原因。如车辆在路边随意停放、泊位设置不合理、轻微交通事故撤除不及时等等,导致原本就不宽的道路通行困难,使得行经车辆陷入进退两难境地。
“解决停车难,让抵达型交通流量迅速归位,是畅通微循环的重要举措。 ”胡笑旋认为,造成停车难、乱停车等现象的原因,一是停车位资源有限,二是管理不到位,应合理设置停车泊位,增加停车位资源供给,同时规范停车秩序。
据了解,合肥市庐阳区已经在辖区多条道路增设停车诱导屏,增加5000多个停车位对外开放。合肥市城管局也在推广停车诱导系统的运用,驾驶人可以通过手机APP、手机短信、互联网站、停车诱导屏、停车提示牌等多种查询和诱导渠道,方便精准寻找车位。合肥警方则对市区停车泊位情况进行了摸排,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的停车泊位,如庐江路部分路段由双侧停车改为单侧停车,为车辆通行提供便利。
针对易引发道路拥堵“蝴蝶效应”的轻微交通事故,合肥交警部门开设了多种快速处理通道,努力实现“快撤快处”,有效防止轻微事故带来的次生拥堵。如已经推广使用的微信快处平台,车主在路上发生轻微交通事故,可以不用拨打报警电话,直接通过微信平台就能进行处理,方便快捷。
·延伸阅读·
微循环公交方便市民出行
“微循环公交”也被称为“袖珍公交”,是化解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的一项公共交通解决方案。随着城市与交通规划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区域或社区难以被公共交通有效覆盖,居民居住点或活动区域远离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站点,“微循环公交”由此应运而生。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公交都市建设,很多城市开始大力建设公交系统,其中 “微循环公交系统”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循环公交”多以路程短、站点少、速度快、客流相对集中明确为特点,往往作为城市主干公共交通 (主干公交线路、轨道交通等)的接驳车。由于客流限制,使用公交车型往往较小,便于在较窄的道路上运行。在部分旅游景区,“微循环公交”也被作为联接各旅游景点之间的公共交通工具。
以北京市为例,早在2010年4月,该市就开通了从北京前门至故宫的“专1”线,全长4公里,上下行共设12个站,配备空调车20辆,全程运行时间15分钟,平均间隔4分钟,最大间隔不超过10分钟。同年6月,北京公交集团在昌平区回龙观地区开通了由社区通往城铁站的“袖珍公交”548路,这条线长度仅为 5.7公里,只在上下班高峰期间运营。 2016年,北京公交集团通过实施减重复、增覆盖、便接驳、提运速、完善微循环等方案,全年共优化线路 135条,解决了275个小区居民的出行问题和 88公里道路有路无车问题;2017年,北京公交开通60条微循环线路,进一步延伸公交线网,实现与轨道交通或地面公交骨干线路高效接驳。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