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速读
“现在公交车线路多,覆盖面广,价格也便宜,如果去近的地方我会选择骑共享单车,如果去远的地方会选择公交或地铁。”市民刘女士道出了昆明大公交建设为市民出行带来的方便、快捷。
记者从昆明公交集团、交通、建设等相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昆明市加大公共交通建设的力度,截至目前,共享单车投放数量超过24万辆,注册用户达380万;昆明主城区公交运营线路达484条,公交营运车辆5300余辆,日均客运量达227万人次;地铁出行量达48万人次。
共享单车解决短途需求
“这几年昆明城市交通日益改善,但开车出行还是难免拥堵,有了共享单车,出行变得既省时又健康。”市民张先生对共享单车赞不绝口。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市民短途出行需求,扫码骑行已成为不少市民的习惯。
根据今年1月发布的《昆明市共享单车出行报告》显示,2016年主城交通出行分担率为2.94%。共享单车出现后,自行车的出行分担率超过6%。2017年,昆明人均日骑行次数超过1.7次,平均骑行距离2.09公里,4公里以内骑行比例超过89%,平均骑行时间超过12分钟。目前,ofo、摩拜单车等4家共享单车企业累计在昆明的投放量达24万辆,注册用户已超过380万人。
昆明公交集团公共自行车公司副经理任云松介绍,去年5月,为让市民出行更方便,昆明公交集团推出“昆明公共自行车”,实行一小时内免费用车,深受市民喜爱。目前昆明主城区及呈贡区已经投放1.5万辆,3年内预计在全市范围内投放4.5万辆。
为避免车辆被刻意损坏、乱停乱放等问题, 2017年6月,《昆明市关于规范共享单车管理的实施意见》出台,意见提出科学把握共享单车与人口总量、市民出行、道路资源承载能力相匹配的投放量和投放节奏,防止无序扩张。同时,还对押金、停放、骑乘人员年龄限制等各方问题做了明确规定。停放规范,文明用车的风气正逐渐形成。
公交地铁无缝对接
“现在在昆明的很多商场、城市综合体的楼下都有地铁站和公交车站。”家住昆明同德广场悦中心附近的李女士说,与朋友吃饭逛街,乘坐公交或地铁很节省时间。
据昆明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昆明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目标,要求做到“地铁到站、公交到家”,为此,昆明公交集团开展了“公交都市”创建活动,提出要增开20条以上支线公交车。截至去年底,共开通22条公交支线,基本做到了主城区的公交盲点全覆盖,昆明主城区公交运营线路达484条,营运车辆5317辆,日均客运量227万人次。同时,每天还有48万人次选择乘地铁出行。
下一步,昆明将把目光继续聚焦到校区、厂区、社区、园区、景区、商业区等“六区”,采取“小车型、小线路、小距离、小区域、小调度”等“五小”举措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据昆明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去年全长15.8公里的广福路公交专用道改造工程完成,公交停靠站由原来的19对增加到21对,与地铁站台距离不超过200米,将实现与地铁7号线无缝衔接和换乘。
据统计,目前昆明主城区公交专用道共计92.5公里,下一步,昆明市将结合道路通行条件以及市民的出行需求,加大公交专用道建设力度,力争让市民公交出行更快捷 。共享单车出现后,使用共享单车到达、离开地铁站、公交站点的客流比例分别达到10.9%和9.69%,“公交、地铁+共享单车”的出行方式深受市民推崇。
网约车管理更规范
“打不到车怎么办?打滴滴呀。”在昆明从事保险行业的杨先生说,平时出门谈客户时间紧任务重,开车要找停车场,打车有时也打不到,遇到急事还是网约车方便、快捷。2014年,网约车开始落户昆明,缓解了打车难的问题,使用网约车成为很多年轻市民的选择。
如何让网约车更规范、更安全,市民出行更有保障?今年2月15日《昆明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将正式出台。《办法》规定,网约车网络服务平台数据需要接受双重监管。在日常营运中,无论是网约车平台公司、其他企业所有车辆,还是个人所有车辆,都必须与网约车平台公司签订有效委托协议,并分别为车辆和驾驶员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在营运时,驾驶员需要随车携带“双证”。司机只能通过网络预约方式承运,不得巡游揽客,不得在巡游车候客区域候客。网约车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时强制报废,行驶里程未达到60万公里,但使用年限达到8年时,退出网约车经营。日常管理中,平台需要承担驾驶员甩客、故意绕道等服务问题的管理责任,对乘客提出的服务质量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并在7日内作出答复;对服务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承担先行赔付责任,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乘客及驾驶员转移运输服务风险。《办法》出台后,企业和从业者都将明确自己的从业规范,乘客的权益也能得到保障。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