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约车市场如火如荼的当下,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渐成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安徽人余强想在杭州当一名网约车司机,通过网上办证系统报名、现场考试、成绩审核,没过几天他就收到了网约车驾驶员证的电子证件。“我跑的唯一一次就是现场考试,其他流程都在网上进行。”余强兴奋地表示,很快他就可以开着车上路了。
杭州市运管局在处理网约车驾驶证申请。
日前,由浙江省交通厅、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组织的浙江省交通厅“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媒体采风活动举行。2017年来,浙江各地大力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该省交通系统亦成为体现改革效应的典范之一。作为互联网之都,浙江杭州交通系统如何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化改革“痛点”为“亮点”,颇受关注。
据了解,目前杭州市交通系统71项办事事项中,已100%实现“最多跑一次”。聚焦网约车驾驶员办证等热点问题,杭州市交通局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打破重重壁垒,撬动杭州交通运输各领域改革。
“在过去,交通领域事项审批流程繁琐、证明材料五花八门等,都令老百姓颇为困扰。”杭州市交通局党委委员、巡视员姚升良介绍,针对改革种种“痛点”,该局以群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简化事项改革,创新服务方式。
据了解,围绕“简化办、网上办、就近办”目标,杭州市交通局首先从群众最敏感、最关切、最具有改革“获得感”的个人办事事项着手,先后分三批向群众公布和承诺仅凭身份证办理事项9项、减少压缩办事证明材料46项,尽最大努力提高群众改革“获得感”。
如针对社会关注度颇高的网约车驾驶员办证问题,杭州市运管局通过搭建网约车监管平台,统一在平台上受理办理网约车车辆运输证和驾驶员资格证的业务,平台系统功能包括互联网申报、后台审核审查、驾驶员考试、人车注册报备,以及平台数据库接入和动态监管等。
据杭州市运管局出租汽车管理处副处长胡惠建介绍,“申请者可以在平台上一站式办理申请、预约考试等业务,交通和公安部门在网站后台对申请材料进行数据流转和并联审查,人员和车辆办证在线完成后,办证进度将由短信告知,最终签发电子证件。”
胡惠建表示,目前杭州网约车系统已实现与浙江省运政管理系统、公安背景审查系统等数据库对接,不断优化完善。“如果杭州本地执法人员要求出示相关证件,你只需将手机上的电子凭证二维码出示,或者直接报身份证号,执法记录就能将你的证件信息显示出来,十分方便。”
截至4月10日,杭州市网约车监管平台签发运输证10357辆,驾驶员证11778件。通过破除“技术壁垒”,杭州运管部门打破“信息孤岛”,从而打通“最多跑一次”一大痛点,实现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
杭州交通领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仅便利了老百姓,还惠及众多企业。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下分公司正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备塘路改进工程项目副总工陈亚南对涉路施工的“最多跑一次”深有感触。
“从前涉路施工的流程审批可以说相当繁琐,需要我们业主单位自己对接公安交警等各个部门,以及委托安全评估单位制作涉路施工安评报告等。”陈亚南表示,现在杭州公路局推出“代跑”服务,只需进行申请即可享受“上门帮助”,实现“一次也不用跑”。
“在项目受理前,审批中心会主动对接申请人,并派人到拟施工的现场进行踏勘,指导申请人做好项目方案和施工方案设计。”据杭州市公路局路政执法队员程康介绍,针对涉路许可、交竣工验收等较为复杂的工程事项,申请人可通过行政服务窗口或者电话预约提出申请,坐等工作人员上门“代跑”。
“在项目审查过程中,我们将过去由申请人自行征求意见的方式,改为由审批中心向相关单位征求意见。”程康介绍,项目审批后杭州公路局还开通快递送达、跟踪完成服务,并通过平台系统让申请人能够实时查询到许可审批的进度,真正实现项目全流程“不用跑”。
化繁为简,解决痛点,正是杭州交通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关键理念。重构系统、简化系统操作,在打通“信息孤岛”背后起着重要作用。
“交通行政事项涉及面广,杭州交通自有办事系统达17套之多。”姚升良表示,在改革中杭州交通部门从技术和业务两个维度,对所有系统进行重新改造,并重点强化与省、市有关系统的衔接,让数据“跑起来”。
据了解,目前杭州市交通局已获得杭州市级各有关部门37项开放数据,成功归集联网联控平台等9个系统的数据库信息,累计归集交换信息量达千万级。
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进入攻坚区,杭州市交通局也对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公民个人办事材料再精简10%,80%事项实现一证通办,80%以上事项实现一窗受理,高频公民个人办事事项手机APP可办及自助服务机可办,商事登记领域改革,70%事项实现一网通办等,都于不远处可期。
与此同时,秉承打响交通服务品牌的观念,杭州市交通局将继续以公民个人“移动办”为突破口,发挥数据作用打破更多壁垒,让办事群众少跑腿,真真切切享受这份改革“获得感”。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