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立体交通 多样出行选择

    香港土地有限、交通繁忙,每公里道路车辆数目已渐增至接近350辆,但增辟道路却因土地所限日益困难,因而高效利用有限空间成为实现高效交通的必然选择。

    香港交通体系呈现“立体化”特点,充分利用地面、地下、水上及空中的空间,形成立体交通网络,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

    地面:“微循环”+立体路网

    说起香港的道路,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窄”。的确,香港双向数车道的大道不多,更多的是宽度仅够两辆车并排的小路。尤其是在更为拥挤的港岛上,不少狭窄道路随地势弯曲起伏,复杂交错。

    即便这样,香港很少出现车辆在路上“堵死”的情况,这很大程度上与单行线的广泛运用有关。单行线的实施,避免了双向车流交会可能造成的堵塞,确保车流保持行进,被称为道路交通的“微循环”,已为内地不少城市借鉴。

    在尖沙咀弥敦道、湾仔轩尼诗道等繁忙的主干道附近都有不少单行线,即便在主干道拥堵的时段也能为车辆提供穿行或绕行的路径,交通忙而不乱,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在一些特别繁忙的路段,地面空间难以满足车辆通行的需求,香港道路规划设计者选择“向上借空间”,以高架路或立交桥分流车辆。据特区政府路政署统计,香港现有行车天桥及桥梁超过1300座。

    在利用空中空间方面,除了行车天桥,香港发达的人行天桥系统更具特色。之所以称之为“系统”,是因为香港不少人行天桥不是零星分布,而是相互联通,在数个街区范围内实现“人车分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算港岛中区的天桥系统。在这被称为“香港心脏”的繁华闹市,一座长约1公里的天桥自西向东贯通上环和中环,加上数十座南北向的旁支和东西向的延伸串联起周边20多座建筑,使行人“脚不沾地”就能到达各大银行、政府机构、商场、餐厅、地铁站、停车场和景点。

    据路政署统计,该署负责维护的公共人行天桥共有近800座。人行天桥避免行人与车辆交会,既确保行人安全和便捷,又有助于在繁忙闹市提高行车效率。

    地下:便捷铁路担当公交骨干

    香港目前共有11条铁路线路,相当一部分在地下运行。据运输署截至2017年11月的最新统计,香港铁路每天客运量超过500万人次,相当于这座城市每天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40%以上。

    特区政府2017年发布的《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报告指出,铁路因其载客量大、安全可靠、快捷环保等优点,长期被作为香港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特区政府公共交通政策的大方向之一就是充分运用铁路。

    查看香港地铁线路图可以发现,不少地铁线路连续重合两站甚至更多,如港岛线和荃湾线在中环和金钟两站重合。这样的线路设计看似“浪费”,实际上是为了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同台换乘。

    搭乘地铁亲身体验就会发现,乘客只要根据需要换乘的方向选择正确的车站下车,走几步到站台对面就可换乘另一线路。这种站台对面换乘的形式,免除乘客上下楼的麻烦,更缩短人流在站内的停留时间,兼顾搭乘体验和客运效率。

    多种交通工具紧密接驳

    除了各地铁线路之间的换乘便利,地铁与其他交通工具之间也接驳紧密。不少客流量集中的地铁站外都设有公共交通交汇处,供地铁乘客转乘巴士、小巴、的士等其他交通工具。

    渡轮码头附近也设有公共交通交汇处,乘客下了船通常走几十米就可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据统计,香港目前共有约290个公共交通交汇处,遍布不同地区。

    为鼓励市民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特区政府支持在部分地铁站附近增设提供泊车转乘服务的停车场,以优惠的停车费吸引私家车主泊车后转乘地铁,有助减少上路的私家车数量。

    据介绍,目前香港共设有12个这样的停车场,总共提供近4000个车位。

    可以看出,香港在充分利用空间提高交通效率的同时,更把不同交通形式紧密连为一体,形成一个立体的交通网络。正如《公共交通策略研究》报告中所介绍,香港按各公共交通服务的效率及功能确定其不同的角色定位:铁路为骨干,巴士和轻铁为主要载客工具并提供接驳铁路服务,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则担当辅助角色。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