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山东省聊城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划分三类停车分区

    实施区域交通一体化策略,围绕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完善与区域核心城市的交通网络,构建公、铁、水、空多模式、立体化交通网络。

    铁路运输方面,聊城市将打造“三高铁、一城际、三普铁”的铁路网总体布局,完善聊城“木”字形高速铁路网,加快推动聊城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络的步伐。“三高铁”为京九高铁、济郑高铁、鲁中高铁:“一城际”为聊德城际;“三普铁”为京九铁路、邯济铁路、聊泰铁路:鉄路客运站共12个,其中新增7个高铁及城际客运站:货运站:聊城北站、聊域东站。

    公路运输方面,规划建设绕城高速北线、东线和德单高速,与现有青银高速、济聊高速、高邢高速等高速,构建“两环、五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络,高速公路总长度为545公里,承担聊城与周边地区及区域城市的高速交通联系。规划构建互联互通的国省道网络体系,构建“一环、七射、多线“的格局,形成一体化的公路交通网络。其中,“一环”即G309、G240与S242形成的聊城中心城区外环路;“七射”即中心城至各个区县的7条放射型国省道主通道,分别为至莘县的G240、至阳谷的S242、至东阿的S325、至茌平的G309、至高唐的S242、至临清的S246、至冠县的G309;“多线”即承担各区县之间人流、物流联系的多条国省道,加强各区县之间的交流。

    水路运输,有序开发徒骇河、黄河两条重要的横向航道和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逐步形成以京杭运河聊城段为主体,以黄河、徒骇河为补充的“一纵两横”的总体布局。在聊城中心城区东北方向建设聊城港,聊城港陆域面积55公顷。预测2030年货物吞吐量2150万吨。

    航空运输,规划形成“一民航、七通用”的机场布局。

    规划五条有轨电车线路 打造城市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结合城市中心、次中心、客运枢纽的分布,规划五条有轨电车线路。有轨电车线路总长112公里,规划有轨电车车站77处。

    结合有轨电车线路规划,规划“八横七纵”的公交专用路权走廊,总规模为220km。

    结合有轨电车和公交专用路权走廊的规划方案,并充分考虑主要客流集散点的分布、城市中心及副中心的布局特征,共规划公交枢纽14处。

    结合徒骇河、大运河、周公河、小湄河等河道资源贯穿中心城区的优势,打造54公里水上公交系统,形成“一环一带、四湖联动”的水上公交格局。

    按照水上公交线路承担的功能,规划3条水上公交主线、2条水上公交副线、2条水上公交支线和34处水上公交停泊点。

    结合聊城湖泊、景点以及公园的分布,规划将形成“一核中踞、多廊支撑、绿网交织”的绿道网总体布局结构。总长度426.7公里。

    规划打造以廊道、集散道及休闲道为主的三级自行车网络系統。规划形成以东昌路、柳园路、湖南路等道路为主体“七横七纵”自行车廊道,总长度192公里;沿生活性主干路及通行条件良好的次干路、支路布设集散道,总长度278公里;以联通城市水系、绿地公园为导向布设休闲道,总长度87公里。

    针对现状步行道缺失或宽度不符合标准道路,实施步行道改造计划,总长度为62.8公里;针对现状违停、占道经营突出道路,实施步行环境改善,总长32公里;针对新建道路,按照步行道宽度标准进行建设,步行道的宽度应不低于最小宽度标准。

    据了解,按照近期规划,聊城将推进大运河、徒骇河、东昌湖两侧慢行道休闲道的建设,总长度是97公里;推进现状道路步行道改善行动,增设步行专用道,总长度55公里。

    划分三类停车分区 近期建设停车场30处

    建立差别化的区域停车供应及消费政策,核心区停车位适度供应,外围地区足量供应,充分体现“以静制动”的原则;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轻核心区的停车压力。

    将城市规划建设区分为三类停车分区,作为制定停车供给和管理政策的基础空间。

    一类区域:绿色交通发展区,城市主中心及古城周边区域。提倡公交和慢行优先,不鼓励私人交通,必须严格控制停车泊位的供给。

    二类区域:适度控制区,城市东、西部副中心及周边区域。适度控制区提倡慢行与公交的优先发展,私人交通适度发展的模式;通过调节区域内部小汽车的比重,适度控制停车供给规模,提升交通组织的整体性和交通环境的集约性。

    三类区域:协调发展区,包括规划区除一类、二类以外的区域。

    协调发展区的建设用地相对宽松,线网密度较低,公交和私人交通可协调发展,停车设施建设应实行较高的标准,确保停车需求的基本满足。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采用机动车保有量及机动车出行OD预测方法,确定2030年聊城停车泊位需求数量为52.0万个。结合交通需求预测结果及未来年交通的发展趋势,按照区域差异化、停车分区化的策略,结合用地条件,新增路外停车场146处(20处为现状停车场),提供3.63万个社会公共停车泊位。建设兼容性停车位1.2万个;建设弹性停车位1.2万个。

    逐步推行停车收费管理,建立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机制,调控动态停车需求。

    近期重点改善路外公共停车不足的现状,路外公共停车场结合重点项目建设时序,近期建议建设停车场30处,提供停车泊位7929个。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