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对话”网发表文章称,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近发出警告,全球变暖情况持续加剧,可能在2030年达到《巴黎协定》所设定的气温控制目标的上限。这给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新挑战,比如在城市交通管理领域。有关学者对此多有评议。
变革城市交通运输模式
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土木和建筑工程系负责人侯赛因·迪亚(Hussein Dia)表示,在澳大利亚,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三大来源,约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7%。交通部门目前是澳大利亚碳排放增长最强劲的部门。自1990年以来,澳大利亚交通运输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近60%,超过了其他任何行业。在全球25个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中,澳大利亚在运输能源效率方面排名第20位。
迪亚表示,世界各地城市都应该在城市管理和交通规划方面进行真正的变革。过去半个世纪里,全球城市迅速发展,城市不断扩容,这对城市交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大城市在修建更多道路的同时,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城市拥堵等问题,碳排放量也因此急剧飙升。
迪亚认为,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堵塞促使政府的交通政策不断调整。大多数城市通过为私家车提供更多基础设施来解决拥堵问题,但人们在管理旅行需求或改进其他运输方式等方面投入的注意力却极为有限。
显然,简单地增加道路容量并没有真正地解决机动车行驶问题,反而助长了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趋势,这给环境、社会和经济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
目前,滞后的城市交通配套设施并不能满足人们更多的出行需求。新兴的电动汽车则给城市的电力基础设施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澳大利亚埃迪·科文大学助理教授伊夫特哈尔·艾哈迈德(Iftekhar Ahmad)举例称,根据英国的一项统计,高峰时段,如果在同一条街道上有超过六辆以上的电动汽车同时充电,可能会导致当地电压下降,虽然具体数字可能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日常电动汽车集中充电确实会缩短变压器等电力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
对此,艾哈迈德及其研究团队通过研究智能充电策略,致力于帮助解决电动汽车使用者的“里程焦虑”问题。该研究用来预测并防止电动汽车充电的峰值负荷周期与居民用电高峰重叠,从而使人们合理避开电力使用高峰。另外,该预测模型还可以帮助电动汽车车主实时寻找附近耗时最短和成本最低的充电站。这也为电力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推动其与充电服务提供商合作,在不同的充电地点调整电价,使电力负载均匀分布在整个充电网络,并尽可能减少人们的等待时间。
然而,艾哈迈德依然认为,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城市管理者的思路决定了其政策能否有效促进人们调整出行方式以降低碳排放,比如,快速充电站网络的建立是否完善,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是否会选择更为低碳环保的电动汽车。
综合运用各种策略
澳大利亚斯文本科技大学土木和建筑工程系的学者研究认为,变革城市交通管理应遵循四个策略:避免策略(Avoid strategies)、转变策略(Shift strategies)、共享策略(Share strategies)、改善策略(Improve strategies)。要想促使这些策略发挥作用,需要城市做出重大的政策、行为和技术调整。
避免策略是指避免行程的不必要增多。斯文本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以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为例进行了介绍,该枢纽是集航空、铁路和土地综合利用于一体的独特范例,它结合了虹桥机场、地铁线路和区域高速铁路,周边围绕着低碳住宅和商业区域。这种设计节省了土地,在有限范围内把诸多功能集合在一起,避免了旅客长距离的奔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交通碳排放量。其他避免策略还包括:通过拼车和收取拥堵费用等方式,减少出行消耗;鼓励远程办公,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帮助人们尽可能地避免使用私家车出行。
转变策略主要是鼓励出行者转变出行方式和出行意识。例如,从乘坐私家车转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增加步行和自行车的使用量;改善公交路线,以促使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另外,对其他交通方式的定价策略进行变革,也是一种鼓励出行者转变出行方式的有效途径,例如,挪威在电动汽车的使用方面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世界领先者。2017年,在挪威销售的所有新车中,近三分之一是电动汽车,其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有望在未来一年内达到40%。
共享策略是指让人们乐于分享有着共同目的地或相似目的地的出行路线,如习惯使用拼车服务。这一策略带来的变化是惊人的。例如,优步公司声称,其在孟买提供的拼车服务在一年内节省了93.6万升燃料,减少了2662吨温室气体排放;伦敦的拼车服务在6个月内就减少了110多万公里的行驶里程。当前,随着自动共享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这些好处也在增加。
改善策略是指促进技术发展,优化运输模式,从而改善智能基础设施性能。其中包括智能交通系统、城市信息技术和自主移动等新兴技术解决方案。
研究人员表示,城市管理者和设计者应具备这四方面的思维,努力从城市和交通管理与设计层面降低碳排放。
迪亚认为,未来城市应该是智慧、健康和低碳的,相关措施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发展,长远来看还会改善就业,创造新的经济机会,因此应将实现交通运输的减排目标作为未来城市管理的重中之重。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