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交通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派驻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扶贫攻坚录

    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一个不掉队。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驻村队员和第一书记想方设法寻路子,搭建平台引企业,积极组织各种培训,帮助喀什地区村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明底数 以精准为基础

    各村贫困底数是多少?贫困突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只有将这些问号一一拉直,精准出拳,才能有效打向贫困“七寸”。

    岳普湖县岳普湖乡欧吐拉提埂村贫困户多为因病、因残、无技术致贫,村民们大多依靠种植玉米、小麦、棉花为生,增收渠道单一。

    该村第一书记王廷武介绍:“当时我们感到必须全面摸清贫困人口底子,精准识别贫困户,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分年度明确脱贫退出时序迫在眉睫。”

    对照标准,精准识别排查后,驻村干部们确定了全村231户、845人为贫困人口,并对扶贫对象实施动态管理,对贫困户进行调整,使不符合标准或是已经脱贫的及时退出,使应该被扶持的及时纳入,从而实现贫困户的有进有出。

    精准识别和精准管理是精准脱贫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脱多少”的问题。而精准扶贫的关键,是解决“怎么脱”的问题。

    “我们对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脱措施,采取‘挂图作战’,确保帮到最需要脱贫的群众、帮到群众最需要帮脱的地方,实现了‘户有卡、村有表、乡有册’,也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王廷武说。

    39岁的阿力木·阿木提是村里的贫困户。他有点木工手艺,在他家的帮脱措施中,第一书记王廷武写道:强化木工技能培训,帮助其承接本村及他村庭院经济发展项目。

    “我接了村里很多装修的木工活,一个装修季下来,拿到手里的钱已经有12000多块了,还有一些没干完的活,没结的钱大概还有5000多。”阿力木掰着手指,笑得合不拢嘴。

    在一项项脱贫举措有力实施下,村民们感受到日渐红火的日子。据统计,2018年,交通厅各工作队及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共实施村级民生项目27个,帮助发展庭院经济1.5万余户,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9万余人次,帮助8100余名困难群众就业增收。

    拔“根子” 从思想上“站”起来

    艾买尔·孜明是岳普湖县铁热木镇赛福力科瑞克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子女年幼,且有残疾,需要妻子全职照顾,家里除了18亩地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一说起脱贫,他就皱眉头,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脱贫的信心。”该村第一书记刘俊回忆。

    怎么办?

    除了利用每周定期宣讲,还有一个办法便是反向激励他们。刘俊让那些外出打工挣了钱回来的村民给大家讲述外面的世界,讲述自己当初外出时的困难和现在的幸福。以身边典型讲身边事,身边先进教育身边人。

    这些深深地触动了艾买尔·孜明。“别人能干,我为什么干不了。”艾买尔·孜明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积极报名做了村里的草原管理员,每个月有800元的固定工资。到了建筑用工的时候,还打些零工,每天挣150元。“虽然有时也会觉得累些,但很充实,看这日子一天好过一天,吃饭香,睡觉都甜。”艾买尔说。

    他的变化也鼓舞了他的哥哥麦麦提·孜明,哥哥也报名当了护林员,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家里还发展了庭院经济,收入慢慢多了起来,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钱越挣越想挣,现在的我根本不想闲着,也闲不下来。”麦麦提说。

    他们的行动也感染了身边更多的人。今年,赛福力科瑞克村建档立卡的110户343名贫困户中,已经有57户64人实现了就业脱了贫。

    “思想攻坚是做好脱贫攻坚的关键。只有消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才能切实帮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脱贫,从根本上脱贫。”刘俊说。

    据统计,2018年,交通厅“访惠聚”工作队及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采取上门访、小组聊、地头谈、炕头喧、点对点“出门看”、大宣讲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识。一年来,走访宣讲群众10万余人次,有效化解处理脱贫“疑难杂症”40余个。

    拓“路子” 发挥优势强增收

    “实施精准脱贫,具体到贫困群众,就是要‘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就是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要有好身子。”厅驻英吉沙县苏盖提乡吐尔库依村第一书记王新良说:“对照这些标准,脱贫没有问题,但没有考虑每个家庭的支出情况,所以即使脱贫还可能会返贫,或者存在脱贫不脱困的现象。”

    如何才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脱贫也脱困?

    今年以来,交通厅各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把就业扶贫作为头号民生工程,集行业之智,举行业之力,统一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精准落实就业岗位,精准落实脱贫实效,形成转移就业人员留得下、稳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

    英吉沙县苏盖提乡吐尔库依村有48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93户。按照“一户一就业”的目标,吐尔库依村贫困户已转移就业258户,293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全部实现就业。其中,有的去了山东纺织厂,有的去了广东制鞋厂,还有很多选择留在当地,或是在附近的几个地州市做了季节性养护工。

    “在村里,一人就业往往能带动全家脱贫。让贫困人口凭本事吃饭,靠勤劳致富,无疑是助力脱贫攻坚、稳固增收的好办法。”王新良说。

    一年来,各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和“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依托交通行业优势,借公路建设、养护工程等项目帮助贫困户富余劳动力就业2186人,受益贫困户5600余户,增加收入3742.7万元,个人年收入平均增加1.71万元。依托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优势,组织村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723人次,实现300余人完成自主创业。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