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兴则百业兴,交通强则城市强。围绕打造“港城发展升级版”,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朱瑞栋表示,交通运输部门将精准发力,全力建设“外部成环、内部成网、节点相通、高效便捷、绿色低碳”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保障。
高点定位
推动交通工程大建设
面对面:交通工程建设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效益日益凸显,全面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首先是交通的对接和融入。今年全市交通是主要围绕哪些重点工作开展?如何来推进交通综合体系建设的?
答:城市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交通建设,为港城发展新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市境内沪通、沿通张、苏南沿江三条铁路同时开工建设,三条铁路交汇,是全国县级市中仅有的机遇,将使张家港成为“通江达海、三铁交汇”的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中,沪通铁路明年6月建成通车,南沿江铁路预计2022年建成,通苏嘉铁路北段(盐通张铁路)计划明年完成土建。另一方面,将全力推进快速环路、“十”字交叉主轴线的快速路网体系建设,高效推进在建的晨丰公路、港华路和新泾路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强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间的互联互通,加速构建现有站点与主要板块的快速衔接,形成高效顺畅的路网体系。
纵深解读:一条条纵横交错、方便快捷的路网给市民生活带来质的飞跃的同时,也打开了区域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的大格局。根据计划,高铁站将在明年与沪通铁路同步运营使用。朱瑞栋表示,明年沪通城际通车后,从上海虹桥枢纽到张家港,大概40分钟就能到达,而高铁(南沿江)通车以后大概30分钟就能到达张家港。为充分发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优势,交通运输部门还提出“全市主要经济板块半小时内将抵达塘桥高铁站,塘桥高铁站则半小时抵达上海”两个半小时目标,计划把各区镇都纳入快速环路系统。朱瑞栋表示,每个板块在快速线上都做了预留,包括锦丰、乐余、保税区、凤凰等镇区,都能够很快融入到快速环线。
精准落子
为实现交通发展提供支撑
面对面:为什么要打造快速环路?建成后将给港城市民带来什么样的作用?交通运输部门是如何规划快速环线的?
答:对照交通强市的要求,我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昆山、常熟等周边先进的地区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快速环路的建设目标就是打通城市堵点,让全市交通“大动脉”快速流通起来。根据我市总体规划、路网布局规划和交通出行需求,经过反复研究比较,计划利用新泾路、西二环、晨丰公路和规划东渡大道(东三环),构建城区快速环路,同时对环路内部由张杨公路、东二环构成的“十字交叉轴线”进行快速化改造。提升环路快速通行能力,为百姓提供畅通便捷的交通路网。
实干场景:“叮叮当当……”从桥面不时传来工人对桥梁附属设施施工的声音。记者来到晨丰公路国泰路路口,向西看晨丰公路,全新的高架桥已经基本建成。“这个项目名为晨丰公路(国泰路-港华路)改造工程,晨丰公路(国泰路-港华路)改造工程全长约7.66公里,其中,从晨丰公路与杨新公路交界处向西500米左右开始,一直向东到国泰路,都是新建高架桥。改造后的晨丰公路基本没有红绿灯,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80公里每小时。”项目副经理黄薛峰告诉记者,晨丰公路改造工程完成以后,能有效分流车流量,对周边百姓的出行提供了很大便利,大幅减少市民出行时间,从港华路至国泰路行车大概只要10分钟左右,比原先时长缩短15分钟。
面对面:对照新的形势和目标要求,围绕张家港精神再弘扬,交通运输部门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谱写港城交通新篇章?
答:高质量的交通支撑高质量的发展。当前,我市正处于城市交通发展史上百年一遇的“黄金期”,交通运输部门将狠抓作风建设,强化争先意识,确保项目高效优质推进,早落地、早开工;强化超前创新发展意识,包括审批的创新、建设方案的创新,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技术的运用;强化责任意识,打造有作为,勇担当的干部队伍,把目标分解后落到实处,联同相关部门和相关板块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工作。同时,市交通运输部门还将立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抢抓发展战略机遇,全面推进铁路、过江通道、高速公路和快速环路建设等重大项目交通发展提供有利保障,实现外联内畅,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