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大参考

    梁立新:金融“去杠杆”的思路应如何转变?

    众所周知,2016年去杠杆效果不好,而这恰恰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近期,周小川发文警告金融风险,高杠杆率首当其冲。为什么去杠杆的效果不好,甚至2017年略有增高?并非是去杠杆的策略少,而是数学逻辑错误导致去不掉杠杆。我在2016年不止一次提到去杠杆效果存疑,这一疑问是从数学分析得来的。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打麻将的时候有赢必有输。那么经济中是否也存在这一现象?经济上升期,企业会累积很多利润,但到了衰退期,有一些企业亏损了,这个亏损是不是与前期整体的获利相关联?

    假若需要这个亏损来匹配盈利,那么,社会中谁是主动亏损且能持续亏损的单位?若没有持续的亏损,那么这个亏损就会用债务来顶替!直到债务摧毁信用,这时就是金融危机。详细的逻辑是怎样的?这里给出真实去杠杆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再过2个月就要实施降准了,可以利用这次货币投放的机会,不要降准,而应实施“新投”。定向降准,意味着将发生大约增加8000亿的基础货币投放。这种方式是以放贷形式增加流通量,是各国常用的手段,但最终属于饮鸩止渴。而“新投”的方法是将8000亿直接用于扶贫或其它公益事项,比如雇佣贫困人口,使之就业,哪怕打扫卫生也行,目的是使8000亿进入流通变成净消费,但不产出对应8000亿的商品,所产出规定为国民共享品。同时,这8000亿从央行走向流通也不记债,这样经济就步入正轨了,新就业者也没有不劳而获。

    一是将8000亿基础货币用于增加就业,但产出为全民共享品(不增加商品量)。二是这一笔货币从央行投放出去,不计债务(不增加债务量)。此举与降准的区别是:现行定向降准是产生债务在先,然后小型企业产生商品在后。债务和商品二者有一则买卖差不能纠正。“新投”则是货币亏损行为,没有货币投放的回报。“新投”为扶贫提供了资金和岗位,涉及的基础货币投放,每年都需要,可根据经济增长率逐年扩大规模。待扶贫结束后,“新投”用途可转向教育、科研等。有了资金,荒漠也可变成绿洲。

    下面比较一下经典方法与“新投”方法的效用差异。

    降准、降息或财政赤字方式:投放8000亿进入流通,结果可以去库存、促投资,但是产生了8000亿债务。注意,债务也需要购买力才能销账。因此投放前后,购买力都一样不足,只不过形式上由货架上的商品剩余变成账单债务且滚存。这种做法对经济几乎没有实质性改变,所以货币政策看似有效,到后来就会引发债务危机。

    贸易顺差方式:假若8000亿是贸易顺差,那么购买后,国内货架上就不会有新产出,国内也没有新债务,流通也增加。因此,贸易顺差导致的流通增加对经济才真正有好处,这样才能纠正“买卖差”。

    新投方式:央行用8000亿转入待业者手中,不计债务,然后8000亿变成净消费,货架上消除8000亿商品但不产生新商品。这样的结果等同于发生8000亿贸易顺差,但外国购买者将所购买的中国商品赠送给了中国贫困户。

    看起来,“新投”仿佛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其实不然。8000亿只要进入流通,从净消费开始,先购买商品,消除库存,使企业获利,继而企业还贷,8000亿就回到了银行,银行再偿还过去对央行的欠款。这样才能真正地去库存、降杠杆、促投资。这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所需要的关键而正确的方法。如果是放贷形式的投放,则杠杆必增加。

    关于“新投”,经典理论没有这方面的论述,以至于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到供给派的减税等等做法,都在数学逻辑错误的基础上莫衷一是。我的研究证明“新投”应该每年或至少隔几年就需要进行,当前“新投”的货币量大约需要5000—7000亿。这样做就能纠正经济周期,世界各国都可以走出经济困境。

    如果不这样人为造成币损,则2017年去杠杆的效果仍不容乐观。因为,库存多说明商品卖不掉,所以企业不能获利,也就还不了贷款,结果杠杆高。假若注销债务或采取其他手段,看似去掉杠杆了,但是明年经济要再增长6%以上,相应的投资也要增长6%。请问,去年没有利润,今年要增加投资,不通过借债怎么增加?最终还是没有去掉杠杆呀!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