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10时,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仪式在香港西九龙站举行。
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开通运营。据了解,香港段全长26公里,通车初期可直达内地44个站点。广深港高铁从香港西九龙站出发,至深圳福田站最短运行时间为14分钟,至广州南站最短运行时间为47分钟,至北京西站运行时间为8小时56分钟。
广深港高铁的全线开通首次将香港连入了国家高铁网络,同时,这也也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建设又迈进了一步。铁路部门预测,到2020年左右,广深港高铁年均客流量将达8000万人次。
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建设,交通先行
去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资料显示,粤港澳大湾区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湾区人口达6600万,2017年GDP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湾区GDP总量规模超过了俄罗斯国家、在世界国家排行中名列11位。
而要将城市建设升级为区域建设,首先必须发展交通。
2017年3月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提出了六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建议,其中第一条就与交通发展有关:“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重点共建“一中心三网”,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
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也曾表示,纵观世界级湾区综合交通发展经验,大多依托以多层级的轨道交通为主的快速骨干交通体系组织湾区内部商务、通勤等活动,支撑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
可见,交通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血脉”,缺少了交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就会受到限制。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仍在初级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好交通基础设施。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在铁路方面,有广深港高铁的全线贯通;在桥梁和公路方面,被誉为“世界第一跨海大桥”的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此外还有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也有望在近两年开通;在城轨方面,穗莞深城际快速轨道、深惠城轨也正在建设中。可以说,对交通企业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一块充满机遇的福地。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需要交通,更需要智慧交通
过去的交通基础设施中,路就是路,桥就是桥,路灯就是路灯,每一个设施都发挥单一的作用,但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交通基础设施只拥有单一功能的情况也正被逐步改写。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全球发展的第四极,智慧交通建设自然必不可少。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规划,而在规划过程中,智慧交通企业就能发挥作用。
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吕国林曾说,粤港澳大湾区’对标’世界级湾区的交通发展,仍存差距,目前珠三角城际轨道网布局与城市群空间结构不匹配,跨珠江通道体系短板明显,东向区域公路通道存在瓶颈。现在城市交通存在的交通拥堵等问题,一方面是汽车保有量高居不下所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于前期城市规划不合理所致。汽车保有量控制、交通信号灯智能化等手段都能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调整和弥补,但城市交通规划一旦确定,就无法轻易修改,因此规划需有理有据、需慎重。
据了解,一个交通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可能涉及数十项交通调查,包括居民出行、道路供给及整体运行等。但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多通过纸质问卷,或将地图分成块状,按区域入户调查,存在效率低、精度低、重复利用性差等问题。而现在,企业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模型搭建等手段,全面支持交通规划全过程。比如企业可以与运营商合作,定位居民的运动轨迹,观察城市在不同时点、地点的人流量密度,在供需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再次的校核调查。
在具体的道路通行上,高速公路收费也是智慧交通企业能够“发光发热”的地方。
目前高速公路收费可以分为几种模式,一是依靠人工收费,二是采用ETC收费,三是通过车牌、车型识别进行收费。未来采用后两者代替人工收费必定成为趋势。人工收费有诸多弊端,如收费速度慢,造成拥堵;难以避免收错费、漏收费等问题,而采用ETC或车牌识别进行收费,则能避免这样的问题。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以解决省界高速公路收费站容易出现的堵车现象,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同样,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要加快各城市的互联互通,取消收费站也是趋势。据了解,在广东省交通集团推动下,港珠澳大桥已经可以实现不停车收费,系统采用基于国标和港标的ETC收费技术,而基于未来车牌和车型识别进行支付,可能会与ETC支付相融合,催生出更便捷的不停车收费方式。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