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车多、路网多······作为一座经济高速发展的国际化超大城市,上海一直面临着车辆出行与道路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难题。如何通过“绣花”般的精细化管理,让有限的道路资源承载更畅通有序的城市交通?
上海市公安局积极探索信息化转型升级之路,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交通体系,用“智慧”激活城市交通脉搏,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努力让城市道路更安全、更有序、更通畅。
“聪明”红绿灯自行优化配时
“现在虽然车流量还是很大,但通行状况明显好转!”市民刘先生每天都开车经过黄浦区河南路宁波路路口,过去常碰到绿灯期间车流无法完全通过路口的“排队溢流”现象。用他的话说就是“眼看前面是个绿灯,开到马路当中的时候,由于前方路口跳了红灯,车流突然就停住了。”而随着“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的试点应用,道路交通秩序发生的悄然变化令他惊叹不已。
“交通组织是个总体的统筹过程,路口信号灯如何科学配时必须放到区域当中去计算。”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路设处张汐科长介绍,河南路宁波路口的“排队溢流”现象是由于相邻路口信号灯没有统筹协调好造成的。在调整了河南-宁波和河南-天津两个路口的信号周期、绿信比、相位差之后,这种现象基本消失了。加之其他的一些改进方案,优化后附近整个区域的平均车速提升了8%。
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是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以“数据驱动+人工智能”为核心,通过提升交通泛感知能力,依托机器深度智能学习,实现信号配时和设备运维智能化,交通事件发现、处置流程的优化,最终达成警务流程再造、信号配时实时优化、交通组织合理配置的目标。简单来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能通过多渠道自行感知和收集相关交通数据,再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分析研判,给出信号控制和交通组织的最佳方案。
目前,“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在进博会交通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0月份建成以来,针对国展周边道路50余个路口,系统共下发路口配时方案300余套,区域平均车速提升10%,提出优化交通组织方案4个,路口通行能力平均提升7%。
“行人过街提示系统”点亮城市景观
今年国庆长假,前来外滩游览的群众都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景点”――南京东路中山东一路路口处多了三条会发光的人行横道线,交替显示的红绿地砖与“开关式”过马路一起成为了外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上海警方启用的国内首套行人过街提示系统。
现场可以看到,当行人信号灯亮红灯时,人行道LED发光砖亮红色,当检测到有行人闯红灯时,定向扩音器自动发出“您已红灯越线,请退回等待”等提示用语,显示屏显示“遵守交通信号”等文明提示语。同时,人行横道灯光带红色长亮,提示“低头族”禁止通行;车辆通行灯光带亮绿色,与机动车信号灯绿灯一致,表示机动车可以通行。
行人信号灯绿灯时,人行道LED发光地砖显示绿色,人行横道灯光带绿色闪烁,提示行人可以通行;停车线发光带长亮,车辆通行灯光带亮红色,与机动车信号灯红灯一致,表示机动车禁止通行。
此外,该系统能够自动检测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并通过立柱LED屏现场显示和语音自动提示功能进行现场警告;同时,对涉嫌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进行记录,公安交警部门事后查证后进行处理。
目前,除了外滩南京东路中山东一路路口外,全市范围还有国展中心周边诸光路盈港东路、诸光路崧泽大道等10余个路口安装了这套行人过街提示系统。随着试点的成熟,警方将进一步向上海其他重点路口推广,使之成为上海都市一道亮丽风景。
隐藏的“深目”守护道路安全
直到因为行政拘留15日被关进拘留所,王某仍想不明白,他在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偷偷开车上路,还为躲避“电子警察”而戴着口罩驾车,警方是怎么知道他正在违法驾驶车辆,并很精确地在前方路口把他拦截下来?
王某有所不知的是,公安交警部门为了解决“失格”驾驶查处难的问题,利用“大数据”“以图搜图”“智能识别”等技术,开发建设了“失格驾驶人违法行车分析系统”,为一线执勤执法直接提供了准确线索,有力打击了因酒驾、扣分等原因被注销、吊销、撤销、暂扣驾驶证期间仍然驾驶机动车的这类“隐性”重点违法行为。
为使查处工作常态化,上海公安交警部门针对注销、吊销和暂扣等严重“失格”状态下违法行车的驾驶人开展了“深目”系列集中查缉专项行动。据统计,自2016年3月23日该“失格驾驶人违法行车分析系统”启用以来,已有1235名驾驶员被民警查获,其中1067名驾驶员因扣分超过12分后仍然驾车被扣证,150名驾驶员因在“暂扣、注销、吊销”后仍驾车被行政拘留,18名“毒驾”人员因涉毒无证驾驶被处强制戒毒、行政拘留。
除了“失格”驾驶,各类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打击“假、套牌”、多起交通违法逾期未处理等违法行为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净化了交通环境,提升了安全保障。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