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9日,北京现代重庆工厂落成活动在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开发区举行,重庆工厂首款新车全新瑞纳在活动中隆重亮相。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市委常委、副市长、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绿平,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现代汽车集团副会长郑义宣等出席了活动。
从左到右依次为: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重庆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绿平,现代汽车集团副会长郑义宣,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现代汽车集团顾问、北京现代副董事长薛荣兴,重庆市政府秘书长欧顺清
北京现代重庆工厂位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开发区,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工厂建设投资62.24亿元,整车年生产能力达30万辆。这既是北京现代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所做的重要布局,也是企业践行供给侧改革,加速本土化战略步伐的重要举措。北京现代落子重庆,标志着“三地五厂”全国产能布局的完美成型。
助力“一带一路”的产业硕果
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的建设,可谓企业、区域乃至国家战略三者高度契合下的“产业硕果”。
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接点上,拥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交通优势。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重庆拥有上千家核心配套企业,已形成含研发、制造、配套、物流及人才储备在内的完整产业链。这些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都为北京现代的“本土化”战略提供重要保障。
重庆半径500公里范围内聚集着2亿多人口,市场消费需求与增长潜力巨大。随着国家战略举措的逐步实施,西南地区将成为国内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新工厂落子于此,也将借地利优势,享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东风。
另外,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具有产能规模大、产业链带动力强的特点。目前,随着重庆工厂落户的配套企业已达到44家,总投资额达到78亿元人民币。重庆工厂落成后将融入整个重庆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当地汽车及相关产业发展,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助力。
陈绿平副市长在活动现场的讲话中表示,重庆市与现代汽车集团、北汽集团两年来用实际行动巩固了中央赋予重庆“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定位,增强了两江新区作为内陆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集聚辐射能力。未来,两江新区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的发展,加大支持力度,搞好服务保障,创造良好条件,为企业发展引航助力。
践行“本土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布局重庆,是北京现代应对未来市场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必然选择。立足重庆,以当地客户需求为中心进行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北京现代在深耕西南市场的同时,也加速了企业供给侧改革不断向纵深迈进。
重庆工厂生产的首款车型是以年轻消费者为目标群体的车型—全新瑞纳。瑞纳是北京现代重要的功勋车型,上市五年销量就突破百万,成为增速最快的车型之一,一举奠定了北京现代在小型车市场的引领者地位。面向三四线城市年轻用户消费升级需求的全新瑞纳,是一款中国专属产品。在传承瑞纳优异品质的同时,全新瑞纳实现造型设计,安全配置,动力性能,智能科技的四大提升,将为更多年轻消费者带来安全、便捷的移动新体验。
推出本地化产品,是北京现代本土化战略的又一核心要素。按照北京现代的产品规划,拥有全球先进生产制造体系的重庆工厂,将肩负推出更多深受市场欢迎的本地化产品的使命,成为北京现代落实“本土化”战略的重要生产基地。
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在活动讲话中指出:北京现代将发挥重庆作为西南汽车市场桥头堡的区域优势,深化西南产业布局,加速北京现代“本地化”战略深入实施。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将以全球领先的工艺技术水平、科学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支撑更多极具竞争力产品的顺利生产和投放,形成全球化车型和本地化车型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模式。
引入领先技术的全球旗舰
秉承着北京现代新工厂建设和运营的战略方针,智能、绿色、品质、高效,成为重庆工厂的特点。
重庆工厂采用国际先进的汽车制造设备和生产工艺,以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和发动机工厂组成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金属板件生产、车身焊接,喷涂中上涂,发动机机加工的四个自动化率,以及总装车型互换交叉率的5个100%。同时,重庆工厂采用多种环保技术实现低排放、低能耗和绿色物流;通过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保障了生产线的高效运转和对品质的全程把控;通过GCS仓储管理系统、在线3D视觉检测、设备监控和远程技术支持等新技术,实现工厂的高效运营。新落成的重庆工厂将成为技术密集、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的现代化工厂样板。
现代汽车集团副会长郑义宣表示:重庆工厂是在引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庆市建设的尖端、环保、智能型工厂。通过整车年产规模达30万辆的重庆工厂,北京现代作为在中国东西通达的汽车品牌,将为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活力,加快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北京现代重庆工厂的落成,将为北京现代实现后百万时代的宏伟蓝图提供强有力的“本土化产品”支撑和产能保障;也将为做大、做强重庆汽车产业集群,促进重庆经济发展,带动当地人员就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媒体责编:cj112)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