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电梯公交”为老楼加装电梯探索新路

    5月底,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一试点小区114台“电梯公交”将全部完工。据报道,所谓“电梯公交”,是借用共享经济的思维,以乘坐公交车的方式乘坐老旧小区的加装电梯,按乘坐次数收费,一次一元。这一消息传出之后,有人为此叫好,也有人担心“电梯公交”的后续运营。

    按照我国的建筑规范,7层以下住宅不必安装电梯。随着住户年龄的增大,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上升,对7层以下老住宅楼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各地展开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只要有条件实施,为老住宅楼加装电梯都被纳入其中的重点。

    为老住宅楼加装电梯,技术上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方案。首先,老住宅楼加装的电梯多为外挂式,基本上不影响建筑的本体结构,也减少了改造成本;其次,很多加装的电梯采用透明玻璃幕墙,尽可能不影响住户的采光条件;此外,电梯的尺寸也可以“个性化”定制,与安装环境相匹配。

    因此,对老住宅楼加装电梯构成限制的,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题。众所周知,电梯的加装和维护涉及一大笔费用,加装电梯通常需要几十万元的投入,而电梯的日常运营维护涉及到电费、检修费用、保养和清洁费用等。此外,电梯安装与否对不同楼层的房价也会产生影响,楼层较高的住宅会因为加装了电梯而升值,而低层住宅也可能因为削弱出行便利的优势、凸显采光差的劣势而相对贬值。

    在各地以往的操作中,老住宅楼加装电梯通常采取政府补助+居民自筹的模式。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由政府提供一笔资金,再由业主补齐剩余费用,同时由小区物业负责电梯的后续运营维护(也向业主收取相应费用)。在实践中,楼层高的业主承担更多的费用,低楼层的业主承担较少费用或者不承担费用。这种模式既减轻了业主的整体负担,也平衡了各方的利益诉求,因此成为老住宅楼加装电梯最常见的方式。

    然而,哪怕业主只是出资一部分,也需要征得相当数量业主的认可。根据《物权法》等法律规定,既有住宅需要使用共有部位增设电梯,或者因增设电梯需要改变共有部位的外形或结构时,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各地在制定增设电梯的实施细则时,也都提出了“双三分之二”的条件。这意味着,如果不满足“双三分之二”的条件,居民加装电梯的愿望就无法实现。

    对急切希望加装电梯的住户,尤其是其中的老人而言,为了取得加装电梯的一致意见,他们不得不经历漫长的等待。如何尽可能消除经济障碍,从而让更多居民赞成加装电梯,是电梯加装工程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引入“公交电梯”模式,首先解决了电梯安装的一次性支出。电梯安装由电梯公司负责,居民省去了近万元到数万元不等的安装费(视分担居民数量不同浮动)。无疑,这对争取中间楼层的“摇摆户”具有很大吸引力,他们觉得自己使用电梯频度不高,对安装费用存在顾虑,但如果不必承担一次性大笔支出,他们也愿意在加装电梯的事项上投赞成票。即便是把电梯视为“刚需”的高层住户,也可以因此减免一笔经济负担。

    与此同时,按次收费的办法,也更精细地平衡了各方利益。高楼层住户使用电梯频度高,自然为此支出的费用更多。对于电梯的日常运营维护,他们也在实际上承担了更多的经济义务。对于因加装电梯导致高层房价上涨,造成低层住户的“心理不平衡”,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消解。

    不过,“公交电梯”要持续运营,必须设计合理的定价机制。如果定价过低,无法给电梯公司带来一定收益,甚至连收回成本都困难,那么这一模式就无法持续;如果定价过高,电梯是造起来了,但日常使用率过低,安装电梯的初衷就无法实现。要知道,居住在老旧小区的不少是对价格敏感的老年人,“按次收费”可能会让他们减少使用电梯的次数,甚至压缩上下楼的次数,这对电梯公司的整体收益同样不利。

    杭州小区的“电梯公交”,其争议点也在于一次一元的定价。居民上下楼倒一次垃圾就要两元,很多人直呼“太贵”。价格敏感的住户可能不得不改变生活习惯,将过去几次下楼的事情放到一次来做。电梯公司固然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成本,但如果居民对定价并不认同,也很有可能事与愿违,新修的电梯成为乏人问津的“摆设”。

    “电梯公交”并非该小区首创。有媒体梳理:2018年,北京市大兴区某小区推出“电梯公交”,单人单次0.2元;湖北省十堰市“电梯公交”,使用价格分楼层收取,最高0.3元,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免费乘坐;河南省新乡市的“电梯公交”,可办理年卡或月卡,单次乘坐费用约0.2~0.3元。比较而言,杭州这个小区的收费明显高于此前的案例。

    即便是拿老住宅楼加装电梯与公交车相类比,也理应不能遗忘公交车的公益性。各地政府对公交系统持续不断的补贴,才保障了这一廉价出行的方式。先前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如果加装电梯这样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缺乏政府参与,就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因此,“电梯公交”如果要持续稳定地运营下去,也要具备公益性特征,不光要设计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机制,也离不开政府、社区的指导与支持。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