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党员干部来南湖瞻仰红船,其实就是来寻找初心,来追忆革命先辈为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那份承诺……”说话者阚莹莹是南湖革命纪念馆副馆长,近日,面对又一批党员干部怀着崇敬的心情而来,她也兴致勃勃讲起了熟悉的那段历史,用生动的讲解诠释了“红船精神”的内涵。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那时起,嘉兴水运就与革命精神密不可分。
发挥首创精神
打造全省海河联运中心
日前,“学史起航 寻访水运红色记忆 沿着江河海看浙江”全媒体采访团来到浙江嘉兴港乍浦港区。指着繁忙的港区,浙江海港嘉兴港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符岳全干劲满满地说:“嘉兴港正在打造全省海河联运中心,2020年集装箱海河联运业务约占整个港口业务的百分之30%左右,‘十四五’末要争取达70%左右。”
符岳全告诉记者,1918年,孙中山就在《建国方略》提出建设“东方大港”的宏伟设想,测量队还到乍浦进行过定点测量,但当时因政治、经济等原因,“东方大港”建设未能实施。但在之后的数百年间,一代代嘉兴水运人通过不懈努力,终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嘉兴港是浙北及苏南、皖南地区便捷的出海口,要积极配合环杭州湾地区滨海工业带的建设,搞好港口规划布局,同时积极配合上海港布局调整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这一言论为嘉兴港建设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港口始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多年来,嘉兴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个出海口、两个积极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嘉兴港前濒杭州湾,背靠浙北高等级航道网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推进海河联运发展。
近年来,嘉兴市还以“三横三纵一通道”内河骨干航道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浙北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并加快建设独山、乍浦和海盐港区的内河港池,着力打通海河联运“最后一公里”,实现嘉兴港三大港区海河联运全面运行。
发挥奋斗精神
让昔日荒滩变亿吨大港
梦想的实现往往积聚了无数奋斗的汗水,嘉兴港这个“东方大港”从设想变为现实,同样凝聚了一代代嘉兴水运人辉煌的奋斗历程。嘉兴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港区分中心副主任丁家红就是这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见证者。
“我从小就生长在乍浦区域,见证了它从一片荒滩走向亿吨大港的过程。” 丁家红向记者娓娓道来,1986年12月12日,乍浦港一期围堤工程破土动工,正式拉开港口建设序幕。1989年,毕业后的丁家红选择回乡建设家乡,正逢乍浦港建设初期最艰难的那段岁月。
“那个时候,乍浦港就是一片荒滩,海潮成灾、芦苇丛生,码头栈桥比较长,而土地空间利用比较紧张,资金也比较紧缺,一切都是摸索着前行。”丁家红说,自己最初在乍浦港区工程指挥部工作,和工友们都是以工地为家,一心一意铆足了劲头抓工期、抢建设。从围堤、吹填、造陆到外海打桩、修栈桥、造码头,再从一个港区到三个港区,他与嘉兴港航人一起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其实也不图什么,从小受‘红色精神’耳目濡染,长大后就想着为发展家乡、建设家乡出一份力。” 丁家红质朴地说。在一代代像丁家红一样的奋斗者的努力之下,嘉兴港也迎来了的腾飞。从零基础到拥有100个码头泊位,从简单化的设备到精细化管理,嘉兴港已取得货物吞吐量突破一亿吨、成为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的成绩。
港口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拿我们村来说,小时候村里人温饱都成问题,但是现在人均年收入能达到4万块钱呢!”丁家红高兴地说。
发挥奉献精神
精诚守护“红色根脉”
在嘉兴南湖,嘉兴市交通执法队水上直属队南湖中队(简称“南湖中队”)是一支重要的执法力量。该中队队长李险峰告诉记者,中队一共有5人,主要承担南湖水域的水上交通检查管理职责。一年365天,无论刮风下雨,南湖中队都会坚持乘海巡艇巡航检查,确保南湖水域水上交通安全。
在南湖水域,南湖中队与南湖派出所、城管中队建立了联合巡查机制,目前已发现、制止和纠正水上交通违章违法行为151次,实施行政处罚16起。“守卫红船、守护南湖是我们的职责、使命,我们将始终秉承着严格和耐心的执法态度,把‘安全、守法’讲到船户心里去。”李险峰说。
除了那抹海事蓝,志愿红也是南湖上的一道靓色,那是嘉兴港航红船服务队的身影。成立于2018年3月的嘉兴港航红船服务队,由嘉兴市港航管理局党团员和志愿者组成,分为船员服务、培训服务、船舶设施服务等三个分队,主要针对景区游客上下船安全引导、游船船员定期培训、游船检修查验等方面开展多项服务。
截至目前,该服务队已参加“七一”“十一”等游客高峰期秩序维护159人次,时长917小时。由于优质的服务质量,该队伍还先后荣获嘉兴市“五个最美(佳)”志愿服务组织、嘉兴市优秀志愿者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