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该集团按照“资产整合+业务重组”的方式,将省属国企及长江、汉江沿线市州的国有港口资产整合进入省港口集团。这意味着湖北省史无前例的重量级“港口航母”即将鸣笛启航,也标志着湖北省交通运输发展迎来里程碑式的时刻。
港口整合大势所趋
湖北是水资源大省,有着“得水独优”的水运资源优势。全省长江干线通航里程1061公里,千吨级高等级航道2090公里,主要港口4个,重要港口14个,数量均居长江沿线省市前列。
虽然湖北港口资源比较丰富,但没有形成集聚发展效益。“湖北存在港口布局分散、企业主体不强、港区功能不优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港口资源整体效益的发挥,推进港口资源整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湖北省常务副省长李乐成表示。
据介绍,在此之前,广西、浙江、山东、江苏、河北、辽宁、海南、福建、安徽、江西、四川、湖南等省份都成立了省级港口投资运营平台,统一建设和运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港口资源良性发展的局面,不仅提升了港口资源的运输配送能力,更提升了港口在区域发展中的竞争力。
数据显示,浙江省通过港口资源整合,到2020年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11.72亿吨,货物吞吐量连续12年保持全球第一。
“从国际国内一流港口的成功经验来看,整合是实现港口做大做强做优的必然选择,是破解港口发展不够、竞争力不强的关键之举,也是现代港口发展的大势所趋。”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朱汉桥说。
重组尴尬得以破冰
据了解,早在2014年,湖北省迈开港口资源整合步伐,但由于多头、局部、低效整合等原因,整合力度较弱,整合层次停留在市级层面,各自为政,存在发展缓慢、功能单一、无序竞争等问题,港口资源不能做大做强,整合效益不能有效发挥。
今年6月,随着《湖北省港口资源整合工作方案》(简称《方案》)出台,好消息锤音落定,全省港口资源整合迎来破冰时刻,资产划转移交等工作进入倒计时。
此次港口整合,不同于以往松散型战略合作,以及同城港口整合,而是一次跨行政区域的、深层次的港口资源整合。
据了解,整合后,湖北省港口发展将实现“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运营一体化”,省港口集团主要领导干部由省委任命;省港口集团统一行使经营权,负责企业统一运营和管理。
另外,为兼顾好地方利益,整合工作保持“三个不变,一个增强”,即:各市州现有的国有港口企业作为省港口集团的子公司,保持港口企业注册地不变,保持所持有的股份收益权不变,保持税收关系不变,港口对各地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减反增。
《方案》明确,以2020年12月31日为划转基准日,湖北省政府国资委将持有的省交投集团港口资产,相关市州政府将持有的长江、汉江沿线国有港口资产划转到省港口集团,并以划转基准日账面资产情况明确持股比例。
另外,湖北省港口集团成立后,相关市州及湖北省属国企划转大小各类企业57个,划转资产16项,划转股权17家。例如,湖北省荆州市将8个县市区国有港口码头,悉数划转;湖北省交投集团按港产城一体要求,无偿划转旗下港口资产资源。
“港口航母”乘风破浪
“港口资源整合不是‘拉郎配’。整合就是改革,既要有物理反应,也要有化学反应。”李乐成表示,资产整合后,湖北省港口集团要按照港口经营、投资建设、综合物流、港城开发、航运服务等板块对现有业务进行优化重组,推动资产重组与业务重组有机结合,实现港口企业实力增强、运营能力提升。
打造湖北“港口航母”,是湖北综合交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新的省港口集团组建后,将避免无序竞争,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各地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实现港口企业实力增强、运营能力提升,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形成全省一盘棋发展格局。
据介绍,到“十四五”末,湖北省港口集团规划年货运吞吐量占全省65%以上,集装箱、汽车滚装吞吐量占全省90%以上,助推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翻番,从“十三五”末的4亿吨提升到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从229万标箱达到500万标箱。
朱汉桥认为,湖北省港口集团成立后,将紧紧围绕构建“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港城一体”水运体系目标,加快构建“互联互通、一体融合、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湖北省港口集团负责人涂山峰表示,作为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平台,一方面该集团将着力加强港口功能协同,实现物流降本增效提。另一方面,将着力加强与兄弟省市港口合作,积极开辟新的物流通道。此外,还将加强临港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新的省港口集团将在构筑多式联运体系、发展大宗商品贸易、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开辟物流新通道、建设绿色智慧港口、持续加大开放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实现一年融合重组、二年巩固提高、三年快速发展的目标,争取早日跻身千亿级港口企业,早日晋级中国企业500强、中国物流企业前10强,早日实现港口优质板块上市。”对湖北省港口集团未来的展望,涂山峰信心十足。
(新媒体责编:xmtqyd)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