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报告,句句说在了我们的心坎上,句句都是奋进新时代的动员令。”10月16日,在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召开盛况后,河南省方城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龙晨表示,作为一名关心下一代工作者,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献策出力。
河南省方城县关工委成立30年来,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充分发挥“五老”在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的作用,点亮关爱之光,托举未来希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党建引领,让关爱工作“根植沃土”
方城县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建目标管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关爱”格局,与党建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做到编制人员到位、办公设施场所到位、工作制度到位、经费保障到位。同时,将基层“五好”关工委创建融入“五星”支部创建中,将关工委活动阵地与党建阵地结合起来,找出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融合力,实施带政治站位、带组织建设、带阵地提升、带队伍管理、带机制创新、带品牌创建的“党建六带”活动,有力推动“党建带关建”带出成效、带出精彩。
近年来,方城县深化拓展“关建助党建”适用范围和方式方法,探索党建、关建“双建”互动新常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基层。通过为村级事务建言献策、调解家庭矛盾、化解邻里纠纷、关爱问题少年等工作,在基层党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柔性管理能力,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党建+关建”呈现出“1+1>2”的效果,在正风气、聚人心、促和谐、强基层方面发挥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部门联动,让关爱工作“枝繁叶茂”
方城县构建部门联动、人人参与、合力关爱的“大联动”格局,建立健全由县直23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关工委联席会议制度,实现资源联享、制度联建、活动联办,确保学校、企业、行业与关工委组织联动共建。组建思想道德、法治、科技、文化卫生、家教、心理健康6个教育服务团和1支网吧义务监督队,“六团一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增长其知识,端正其心态,完善其人格,塑造其精神为宗旨,多角度、多方位对青少年进行入脑入心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目前,方城县成立县、乡、村、校关工委组织842个,发展“五老”志愿者3.5万余名,组织富有特色的演讲、诵读、竞赛、论坛、征文、沙龙等活动近3000场次。开展感恩励志、革命传统等主题宣讲报告1700余场次,50余万名少年深受教育,涌现出孝亲敬老、拾金不昧、互帮互学、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3000余人。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采取大场疏导与个性矫正相结合的办法,为留守儿童建设“心灵驿站”,传授心理知识1.6万人次,指导他们健全人格、自强自立。对“潜能”孩子团体疏导4000余人次,个案疏导中、高招心理压力学生21场,跟踪挽救网迷少年儿童600余人。
优势互补,让关爱工作“硕果累累”
方城县注重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作用和“五老”优势,确保关爱工作发挥“大效益”。组织20个“五老”德育宣讲团和17支文艺团队常年坚持深入学校和乡村,通过报告会、文艺演出、征文比赛等形式,让70余万名青少年学生深受教育,让红色基因深深根植于青少年心中。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活动,创建中华德孝文化名镇1个、省级德孝文化示范镇2个、示范村13个。联合县科协、共青团、乡村振兴等部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培养农村“带头致富、带领致富”青年1800余名;联合政法、宣传部门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建成河南省首家县级青少年反邪教警示教育基地;联合文旅、公安部门依法对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开展义务监督,协助管理文化市场,维护校园和周边环境。编著《方城红色文化集》《未成年人自我保护以案说法》《家教解难80题》《古今孝亲故事选》《闪光的历程》《关爱之路》《厚重方城》等书目,发放到300余个校园图书室、569个农家书屋,使广大青少年从中受到教育,关爱的生动实践得到充分彰显。
目前,方城县关工委培树“五好”创建标兵村100个,协调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募捐资金18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700余名,免费救治符合手术条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1名,化解社会矛盾2500余件……
“人事有代谢,关爱无止境。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心用情关爱下一代,踔厉奋发再谱新华章,为党育人,为国育材,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方城县关工委执行主任夏天俊表示。(文图/卢新生 林娜 张栋察 郭金梅)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