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动三燕,飞在朝阳。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原副司长、博士专家杨尚宝,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靳兵,中国信息协会通航分会副会长程泊霖,数字安全智库联盟秘书长、China Icon外宣项目办主任李红梅,《人民交通》杂志社副社长王秋雯一行专家学者到辽宁朝阳市双塔区就当地低空经济的发展进行座谈。双塔区对这次座谈交流非常重视,区委书记李鸿雁,区委副书记、区长张爱军共同会见了杨尚宝一行,双方就拓展通航产业布局、推进低空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袁满,双塔区委常委、副区长姜涛,双塔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李君正,双塔区委常委、副区长成锋,双塔区商务局局长徐源,双塔区发改局局长崔明阁,朝阳通航产业园管委会主任王明永,双塔区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孔祥隆等参加了此次座谈。
双塔区近年来精准把握低空经济产业创新潮涌、高速攀升的黄金机遇,充分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在低空经济的广阔天地中奋勇争先,全力冲刺新赛道,精心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活力与强劲动能。当下,双塔区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综合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低空应用场景愈发多元丰富,低空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其成功的经验和创新的做法值得在整个行业内进行宣传推广。
优势汇聚,低空经济积厚成势
双塔区发展低空经济优势显著。空域资源得天独厚。双塔区气候宜人,干旱少雨晴朗天,年均降水 469mm,330 天可飞行时长。空域开阔,低山丘陵视野佳,近 10000 平方公里可用空域。双塔区地处连接东北与京津冀的关键位置,区位条件优越,低空辐射范围广泛,为低空经济的外向拓展铺就广阔前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完备。朝阳机场作为区域低空经济的关键节点,兼具支线运输与通航功能双重属性,具备强大的运营能力和保障水平。中国民航大学朝阳飞行学院,年在训飞行学员400余人,打造一批可保障低空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同时,机务保障方面更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天津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拥有先进的机务维修设备、严谨的机务维修流程以及经验丰富的机务维修团队,为低空飞行安全保驾护航;配套产业发展已见成效。金达高端航空航天海绵钛、辽宁远信无人机固态电池、航天长峰电源、宏峰电子、一指城市等一批产业链企业集聚,形成了智能高效、紧密协同的产业集聚效应,有力推动了低空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
硕果累累,低空经济崭露头角
双塔区抢抓低空经济发展先机,率先布局顶层设计,积极打造朝阳市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并注册成立了区国有独资的“辽宁低空空域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承接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实施主体。建成辽宁首个120米以下低空产业应用场景——“朝阳低空智联网示范项目”,该项目依托朝阳空域、区位优势,融合北京大学和北斗伏羲网格位置码技术,率先在凤凰山、大凌河25平方公里120米低空空域内,建成了智联指挥中心、无人机防火“查打一体”化平台和凤凰山景区外卖配送航线。截至目前,累计巡检756架次,巡检里程3000公里,为双塔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全新增长引擎。
同时,双塔区全力构建500平方公里低空空域通信、导航、监视管制平台,购置先进的监测导航设备ADS-B、615航空电台通信设备以及5台特金反制设备,实现了全区500平方公里全覆盖,为低空经济稳健发展筑牢根基。
2024年,双塔区入选国家民用航空局《民用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成立的“辽宁低空空域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荣获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专业人才持证上岗,充分彰显了双塔区在低空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与专业素养。
此外,全面推进低空产业综合集聚区建设,为航空制造等项目落地搭建平台。集聚区围绕低空经济全链条生产、全领域应用、全方位服务,实施产业引育、应用拓展、基础支撑、环境提升“四行动”,打造适航审定服务、培训考试认证、运行管理服务、应用创新孵化“四中心”,提升空域、机场、监管能力、龙头企业“四优势”,拓展应急救援、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通用航空+”“四示范”,推动低空经济综合集聚区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双塔区成功举办2024年低空经济产学研融通创新大会,众多院士专家、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围绕低空经济前沿课题深入研讨,签约项目 10 个,绘就合作共赢新篇章。在招商引资方面,积极围绕低空经济全年“走出去、请进来”6 次,对接洽谈 6 个项目,签约 4 个,金额高达 60.5 亿元,成果斐然。
蓝图宏展,低空经济向高攀升
锚定未来发展定位,双塔区制定了《低空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依托朝阳机场和中航大飞行学院,以国家级低空产业综合集聚区为目标,着力打造通用航空飞行培训、维修检测检验实证、运营保障、消费服务四大北方顶尖基地,构筑低空经济发展新高地。
全力建设北方最大无人机培训考试认证中心,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利用开发区5栋、3万平方米标房,建设朝阳低空智联指挥中心和无人机专业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加快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无人机技术人才,为低空经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紧紧围绕一个标准、一个平台、一套规则、一张网,全力打造“一站式”低空经济数字综合服务管制平台,实现空域管理、通信数据、导航定位、飞行监管、气象预测、无人机反制、情报收集、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等互联互通平台。
持续推进洽谈签约项目落地,加速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东坤金翅鸟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产业项目、总投资15.65亿元的新一代欧洲系列飞机研发制造生产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中岳非晶带材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电化学一次调频储能电站项目、省应急救援站项目和中国气象局东北观测中心等6个项目落地开工,催生发展新动能,为低空经济注入澎湃动力。
(新媒体责编:wang123)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