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四川两地市场监管部门多举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眼下,重庆东站骨架道路一期工程的施工现场一片忙碌,建设者们全力以赴,力争于今年5月前实现项目完工。与川渝两地50余项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一样,重庆东站的建设也离不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成渝交通标准体系》)的全面支撑。
2024年5月,在重庆市交通运输委、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重庆市政府、四川省政府联合发布了全国首个行业区域标准体系——《成渝交通标准体系》,成为国家、行业、地方协调共建的创新实践。《成渝交通标准体系》通过构建区域标准化协同体系,布局了50项重点标准,全面解决了两地交通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问题。
据介绍,《成渝交通标准体系》中包含22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标准,贯彻实施成效显著。其中,智慧高速系列标准支撑重庆石渝、渝湘,四川成宜、二绕等2000余公里智慧高速落地应用,也为成渝、遂渝高速智慧化改造提供了技术储备。以G65包茂高速(巴南—武隆示范段)为例,事件触发告警到响应的平均时间由56秒减少到41秒;事件从响应到确认的平均时间由14秒减少到11秒;ETC车道单次交易时间由200至300毫秒降低至40至50毫秒。涉路工程施工标准已贯标46项工程,后续将在重庆已运营的4249公里高速上展开应用。
牵一发而动全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建设还将促进运输服务品质提升,引领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近年来,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促区域市场一体化。
据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川渝两地区域市场规模大、活力足,要素交互深度耦合,经济活动往来密切,对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统一大市场有着天然共性诉求。近年来,川渝两地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构建全方位全链条、成渝都市圈双核联动联建、渝广现代化同城化、次区域“十平台”先行先试和核心业务融通协作的“1+3+N”合作体系,签署合作协议(备忘录)超150项、出台政策文件60余件,以制度创新统筹推进区域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持续提升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共同营造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市场经济秩序,有效激发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近年来,川渝两地市场监管领域制度趋同效应逐步显现。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川渝跨省市企业迁移登记‘一件事’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办公厅纳入“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第二批重点事项典型经验做法并获全国推广,协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纳入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发现的有效做法并获全国推广,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公平竞争互查互认改革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推广,首张川渝互办互发营业执照获国家博物馆收藏。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川渝经营主体总量达1295.46万户、同比增长1.94%。实施检验检测机构新增场所资质互认,已拓展至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五省(区、市)。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互认试点已拓展至重庆、成都、武汉、长沙、昆明、南宁、贵阳7个城市。两地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开展“川渝广告共助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协调、激励川渝两地广告企业免费投入价值7008万元的广告资源,引领带动经济效益近30亿元,推动成渝地区消费维权合作走深走实,累计处理跨区域投诉举报733件,挽回经济损失196.19万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王若虹 本报记者 谢旺)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