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成都口岸物流领域首批场景创新产品正式发布。围绕“为企业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现场端出了涉及仓储配送、低空物流、智慧口岸、智能陆港、国际供应链等领域首批26个场景创新产品,在双向奔赴的供需联动中,形成一系列创新发展机会清单。
提能力扩需求
供需联动 寻找“合伙人”
在发布会现场,四川港投、川航物流、鲜生活冷链等6家代表企业分别登台推介创新场景,分享口岸物流+前沿科技、+智慧供应链、+产业融合等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合作新机会、发展新机遇。
“我们深入对接企业、认真梳理清单,围绕航空货运、国际班列、智慧物流、冷链物流、低空配送、多式联运等产业链重点领域,此次共发布首批来自16家市场主体的26个场景创新产品。”据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物流场景创新产品,既有场景能力也有场景需求,在供需联动的双向奔赴中,寻找各自的“合伙人”。
从开行钦州至成都冷链班列到建设多式联运数智平台、“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服务站,从航空国际货站+智能设备、冷链园区+AI智能调控到保税物流+无人机、冷链物流+智能机器人……此次亮相的26个场景创新产品,汇聚15个物流场景能力、11项物流场景需求,涵盖人工智能、无人配送、低空经济、智慧平台、“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服务五个方面。
聚产业强链条
创新赋能 重塑产业生态
创新,是一切发展的活力源泉。
在成都航空口岸,创新应用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空侧内转”等监管新模式,建立鲜活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实现北欧三文鱼48小时从捕捞地“游”上成都餐桌……
创新场景在成都航空口岸持续落地,激发更多产业发展活力。据省机场集团地服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满足含锂电池的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进口光刻胶等危险品空运进口保障服务需求,成都航空口岸建成投运特殊商品库,具备全部1至9类危险品货物的运输资质,并建立了特殊商品库跨货站合作共用机制。这样的创新场景犹如为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业发展插上了翅膀,成为发布会现场的一大关注热点。
此次发布会上,从全国首个“中欧班列+低空物流”配送模式,到菜鸟针对运输行业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机器人GT Pro、京东物流的一体化智能仓储服务、市供应链协会建设的物流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和“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服务站等,多个创新应用场景悉数亮相,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带来全新变革,构建起以数智化、国际化、绿色化为特点的全新业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
相关新闻
今年成都将新建10个“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服务站
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富) 4月9日,围绕“为企业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成都发布了涉及口岸物流领域的首批26个场景创新产品。在发布会现场,市供应链协会发布了数字智慧平台和国际供应链服务网络2个物流创新场景,常态化服务蓉企蓉品出海。据了解,作为全国首创布局建设的“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服务站,今年成都将新建至少10个。
围绕让本地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把境外高品质企业“引进来”,市口岸物流办、市供应链协会自去年开始,在全国首创布局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成都服务站,携手海外机构搭建起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经贸合作的桥梁,推动国内国外资源要素双向配置。截至去年年底,成都已建设成立“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25个海内外服务站。
“在企业出海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海外市场比较陌生,比如国际物流、报关清关、海外仓储、投资政策等。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服务站就是为了满足企业出海服务需求,在海内外企业双向奔赴中,搭建好桥梁和驿站。”市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智超称,按照建设目标和计划,在去年已建成25个服务站的基础上,今年将新建至少10个海内外服务站,而到2027年建成的服务站将达100个。
据介绍,首批服务站建成投运以来,已为企业和产品出海发挥出桥梁和驿站作用。以老挝和俄罗斯服务站为例,去年推动了5项大类、10项小类机会清单有效对接,促进新增贸易额达5亿元,为成都产、成都造的水果、蔬菜、日用品、家电等产品出海拓宽了市场,目前已实现双向采集。另外,依托服务站的功能,还推动了成都国际铁路港与国内医药物流大型企业合作,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高效的国际供应链服务。
(新媒体责编:caizhuo)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