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网讯 新密市位于中岳嵩山东麓浅山丘陵地带,区位优越、交通便利。2016年底,该市生猪、奶牛、肉牛、羊、禽存栏量分别达到14.6万头、0.052万头、0.389万头、7.1万只和292万羽,畜牧业产值达16.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全市养殖场户960家,养殖场负责人及从业人员主要是以农民为主。近几年,新密市畜牧局领导高度重视农民养殖技术培训推广工作。新密市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市暨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以来,该局以“双创”工作为契机,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发展生态环保畜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成立了以局长张孟丽为组长,副局长姚文超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双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通过出台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双创”工作体制,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二、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示范观摩培训平台
2015年该局确定新密市龙岗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肉羊养殖试验示范基地,2016年确定河南华多牧业有限公司为生猪养殖试验示范基地,2017年确定新密市昌隆牧业有限公司为生猪养殖试验示范基地。分别对3个基地进行补贴4万元、4万元、3.45万元,加强完善基地建设,给基地配备电子监控、投影仪、音响和桌椅等培训观摩设施,实现了具有完整培训室、独立技术室、基本的繁殖和兽医室等设施,具有了开展观摩展示培训活动的条件。先后组织400多人到基地进行示范观摩和培训,切实提升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
三、创新联合教育培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该局积极与新密市农广校、新密市职教中心联合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养殖技术培训班。一是2013年-2015年与新密市农广校联合举办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中专班,199名学员全部拿到毕业证;二是2014年与新密市农广校联合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养殖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150人次;三是2015年与新密市农广校联合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养殖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250人次;四是2016年与新密市农广校联合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养殖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300人次;五是2016年-2018年与新密市农广校联合举办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中专班,培训学员65人;六是2017年与新密市农广校联合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养殖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100人次;七是2017年-2019年与新密市职教中心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中等教育培训班,培训人员50人。通过联合举办培训班,创新培训机制,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
四、多方引进人才,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
由该局牵头,围绕养殖业需求,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新密市职教中心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广泛集聚科技资源,构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机构+ 科研教学单位+ 市场化服务组织+畜牧业乡土人才等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充满活力的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畜牧业科技推广联盟,实现畜牧业技术成果组装集成、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的无缝链接。截止目前该局聘请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专家2人、新密市职教中心专家3人、该局中级以上职称人员23人,充实了师资队伍,极大地提升畜牧业服务效能,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五、强化网格化管理,推进技术推广工作。
该局出台了《关于依托网格化管理做好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文件,充分发挥“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全面开展畜牧技术推广工作。该局干部职工72人,全员深入网格,下沉到乡镇、村和场户,领导分包乡镇,工作人员分包养殖场户,每月深入养殖场户时间不少于4天,主要宣传畜牧法律法规和惠农政策,宣传主导产业、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宣传新技术、新品种,帮助养殖场户解答疑难问题。
六、积极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打造现代化畜牧业
近几年来,该局与时俱进,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养殖培训班。一是2015年围绕畜牧相关法律法规、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等进行培训,举办培训班22期,培训人员2600人次,通过培训提升了养殖场户依法生产、销售意识,确保了畜产品生产安全,提升疫病防控能力,杜绝重大疫情发生;二是2016年围绕畜牧相关政策、养殖技术和粪污综合利用技术等进行培训,举办培训班25期,培训人员3610人次,通过培训提升了养殖场户养殖生产能力,确保了高产增收,利用粪污治理设施,确保养殖场户环保达标;2017年围绕畜牧产业精准扶贫开展畜牧产业到户增收政策、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等进行培训,举办培训班52期,培训人员1607人次,通过培训,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到养殖技术、了解到户增收政策,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新密市畜牧局在以全市开展“双创”工作为契机,坚持服务“三农”,扎实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社区教育,提高全市养殖场户水平,促进全市畜牧业生态环保健康持续发展。(郭卫民)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