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网讯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真是个好地方。开车行驶在公路上,就像在画中穿行。”今年“五一”期间,来自湖南的李先生自驾车到分宜旅游,仙女湖美景让他赞不绝口,国道220线新余段美丽公路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近年来,我市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旅游交通便捷快速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区内旅游交通便捷化、区外旅游交通立体化,所取得的可喜变化。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公路是基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公路部门将美丽公路建设与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力求人、路、自然三者和谐统一,以“美丽公路+”为辐射,构建集主题田园休闲、农业观光、生态文化休闲、养生养老等功能为一体的环城休闲旅游圈。助推周边农业观光、民俗民宿和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了富有各乡镇区域特色的大众旅游、特色产业经济新增长点。普通干线公路将仙女湖景区、中国洞都、百丈峰景区、凯光亚热带植物园、大岗山景区、麻纺特色小镇、介桥古村、防里进士村等优美自然景观和丰富人文历史,有机集合起来,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公路沿途设立多个服务驿站,铺设了彩色路面,游客自驾或骑行,赏青山绿水,得山水之乐。据悉,2017年新余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000.11万人次,全市旅游经济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当前,借助“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建设契机,市公路局以高标准、高要求、高品质的“三高”理念,在规划、建设、管养三大层面,全力推进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引领全域旅游。认真做好普通美丽经济公路交通走廊规划方案,连通对接区域内国(省)道及县乡道路,以新余绕城公路为核心环线,以已建或规划国省道为重要依托,升级改造新余通往上高、樟树、峡江等地的普通干线公路、通景区公路、特色乡村道路,对国道220线、533线,省道222、221等8条主干道进行改造提升,绿化公路两侧、翻新美化路面、完善沿线配套设施等,努力把普通干线公路建成旅游交通快速主干线,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特色旅游线路,从而助推全域旅游的发展、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以及美丽乡村的打造,构建出“环形+放射”型的公路路网格局,基本形成试验区六县区城市群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配套完善、一体运行的公路旅游路网体系,拉动了新余休闲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公路延伸至每一处,都在变“输血”为“造血”,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今行走新余,美在绿色沿路而生。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市公路局努力建设平安公路、绿色公路、文化公路、智慧公路和品质公路。开展以路况质量更高、路域环境更美、服务水平更优、基础管理更细的精细化管理活动,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严格按照创建“品质工程”要求进行建设,严格按照图纸、技术规范、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切实将精细化融入管理全过程、贯穿工作各环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狠抓工程时间节点控管,及时跟踪督办,强化考核,落实奖罚制度,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目标。坚持“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原则,把美丽公路建设融入新余全域旅游的中,以“畅安舒美”省级养护示范路创建为契机,着力推进精细化养护、机械化养护、全面养护和预防性养护,实施养护维修工程“做手术”、处治病害“做治疗”、预防性养护“做保健”、日常养护“做美容”的措施和办法,畅通公路出行环境,提升公路服务品质,加快推进国道220线、533线,省道311线和529线等示范公路建设,为社会公众打造更为便捷畅通、安全舒适、品质服务、精致美丽的出行体验,以路美先行助推新余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景美路畅引客来。将普通干线公路建成畅通路、安全路、品质路、生态路、文化路、民心路。建设平安公路,大力开展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紧紧依靠各级政府、人民群众,集中力量整顿治理违章建筑、占路为市、乱堆乱晒、加水洗车、非交通标志标牌等难点现象和集镇路段交通环境,做到整治一段,巩固一段,创建一段。大力实施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完善标志标线标志标牌,修建避险车道、道口标柱、防撞墙和护栏,还在弯道陡坡处设置震荡标线,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公路建设在国家给力、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巧借外力,打出多套“PPP组合拳”, 探索“小钱办大交通”新路子,创造了公路建设“新余速度”。积极努力向上争取项目,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想方设法将公路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项目库和清单内,积极争取省内项目升级改造市域内普通干线公路,建成以新余市绕城公路为圆心,辐射上高、樟树、新干、峡江的“环形+放射”的公路路网结构,加强与赣西各地市的对接,基本形成以新余市为核心的“新宜吉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之间的经济联动发展模式,有力促进地区之间的经济联动发展。
“我们将秉承一条路就是一张名片,一条路就是一种风情,一条路就是一方文化的创建理念,构建全市亮点鲜明、各具特色的美丽公路,以此助力新余的全域旅游发展。”市公路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郭义民 邱绍辉)
(新媒体责编:news1166)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