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新闻

    筷子等异物成幼童致命凶器 家长应时刻警醒

    20日,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传来消息,19日晚,山东省莱西市一位2岁幼童在吃晚饭玩耍时跌倒,手中的两根筷子分别插入两个鼻孔,其中一根险些刺破眼球;另一根刺入颅脑。当晚,经过青大附院多位专家连夜紧急会诊和手术,孩子终于脱离生命危险。而记者在网上检索发现,在吃饭前后,筷子等物品早已成为伤害幼童的致命利器。

    姜彦等医生为幼童取出筷子。(医院供图)

    幼童饭后玩耍

    半岛都市报报道,2月19日晚6时许,山东省莱西市2岁10个月男孩康康(化名)和家人饭后玩耍,走路不稳的康康在奔跑中突然跌倒。孩子随即大哭,鼻孔不断流血,而地上只有两根折断后剩下一半的筷子。其余的筷子家人“没有找到”,孩子的鼻子和面部几乎看不到受伤的迹象。

    莱西市人民医院急诊拍片显示,原来,孩子手中的两根筷子分别插入了两个鼻孔,并在鼻孔处折断。折断的筷子还存留在鼻孔内,并深深地顺着鼻腔向内穿进,甚至有一支筷子插入了颅脑,孩子可能有生命危险。

    情况紧急,莱西市人民医院随即将康康连夜转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救治。

    当晚10时许,康康被转诊到青大附院本部。此时,正在机场等候接机的耳鼻喉科主任姜彦也接到了值班医生打来的电话,情况紧急,姜彦一边安排值班医生给康康做颅脑CT血管造影和颅底三维重建,一边开车赶回医院会诊。

    康康鼻孔内筷子的三维重建图像。(医院供图)

    筷子穿入颅脑

    检查结果让姜彦主任大吃一惊。“左侧的筷子有5厘米,从左鼻孔穿入后向左上倾斜,刺破眼眶、眶下肌,幸运的是距离眼球仅有2到3毫米,并没有触碰到视神经,否则孩子左眼就废了。右侧的筷子有5.5厘米,从右鼻孔穿入后向左上倾斜,穿破了鼻中隔顶端,到达了颅底并刺破颅底骨质,穿入颅脑内达1.48厘米,距离颅内血管仅有一到两毫米的距离。”姜彦告诉记者。

    在经过医院眼科、耳鼻喉科、脑外科等科室医生的紧急会诊和各项检查后,专家们为康康制定了完备的手术方案及备用方案。5位医生、2位护士、2位麻醉医生密切配合,利用微创技术和耳鼻咽喉科刚刚安装的电磁导航系统,40分钟后,插入康康颅内的两根筷子被成功取出,避免了开颅等二次伤害。随后,医生又对筷子穿入颅骨后产生的碎骨片进行了清除,并对颅底缺损的骨质进行了修补。目前来看,康康虽已脱离危险期,但仍存低烧。

    筷子伤童

    记者从互联网检索发现,像康康这样,幼童被筷子等家庭常用物件伤害的案例比比皆是。

    2013年7月21日,河北省沧县一名两岁女童拿着筷子准备吃饭时不慎被绊倒,筷子由鼻孔插入大脑,经开颅抢救脱险。

    2014年4月27日,浙江温州一名13个月大的女童口含着筷子玩耍时跌倒,筷子插进上颚;同年9月8日,湖北孝感一名2岁男童吃面玩耍摔倒,筷子从左鼻孔插入颅内8厘米。

    2015年2月7日,辽宁省朝阳喀左县一名1岁8个月大的男孩手拿筷子学步玩耍摔倒,当时家长仅发现孩子哭闹,并未找到缺失的筷子。虽然左侧鼻腔流了些鼻血,但按压一阵便止住了,孩子也没有继续哭闹。10天后孩子出现症状,检查发现脑内有积血。开颅手术,取出了长达6厘米的红色塑料筷子。将来孩子是否出现后遗症尚待观察;同年12月22日成都,四川成都一名1岁7个月的男童饭后抓着筷子乱跑摔倒,筷子从右脸处插进眼角,造成颅内感染死亡。

    2016年1月28日,广州市东城鳌峙塘村,一名两岁半的男孩吃饭时看动画片,一时兴奋,端着碗举着筷子在房间里跑,突然摔倒,一根筷子从其右面孔插入颅脑;同年2月6日,某地一名2岁6个月的孩子吃完肉丸含着筷子乱跑,摔倒后筷子从嘴巴插入大脑。

    就在青岛莱西的康康将两根筷子插入鼻孔的次日,苏州昆山,类似悲剧再次上演。该市包桥小学一年级男孩闫某手握铅笔在场地上玩游戏,听到上课铃声后急于回教室不慎摔倒,长约10厘米的铅笔从上嘴唇插入脸部。险些造成孩子失明。

    筷子插入孩子颅脑(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筷子插入2岁宝宝大脑

    筷子插入2岁宝宝颅脑(图片来源网络)

     

    采访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姜彦告诉记者,遇到此类状况,由于家长并不知道异物捅入口腔的深浅,所以千万不要贸然去拔,那可能危及孩子的生命,首先要稳住小孩不能乱动,以免捅得更深;其次,要安抚小孩情绪,不要用手触碰物体,或者用牙去咬。建议及时去综合性的大医院,尤其是在口腔内大面积出血,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因为你不知道还有哪些并发伤害,大医院可以随时调动其他科室参与抢救。

    姜彦告诉记者,把筷子插到嘴里的病例还是少数,其他异物数量更多更可怕。“首先是果冻,非常容易吸到气管里,很难取出来,等送到我们医院的时候,大多数已经很危险了,轻了脑缺氧,影响将来孩子的智力,重了脑死亡,成了植物人,有些干脆就抢救不过来了;还有一个就是纽扣电池,电池里有化学成分,吞到肚子里容易腐蚀,非常危险;咱们北方人愿意吃一些瓜子、花生、坚果之类的零食,非常容易被孩子塞到耳朵里鼻子里,有的时间长了变成‘鼻石’,鼻腔里烂得不成样子了。另外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安安静静,认真吃饭,孩子嬉笑哭闹的时候,嘴里千万不能含食物,家长也不一定知道孩子嘴里是不是含着食物,一旦吸入气管就非常危险。”

    姜彦表示,青大附院耳鼻喉科和呼吸道门诊每年都会接诊数量众多异物伤害孩子的病例,尤以异物堵塞幼童呼吸道的病例为最,2016年,仅其一家医院就接诊300余例,手术的250多例。拿青岛市来说,小医院不算,仅妇幼、市立、四零一、青纺、八医、齐鲁等等各大医院,统计起来,数量惊人。

    “认知事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好奇心重,什么都想尝试,很容易带来危险。青大附院每年都会接诊不少儿童将糖、花生米或珠子等放进耳孔、鼻孔甚至其他身体部位的病历,将硬币、纽扣、叉子、筷子等利器插入鼻孔、喉咙的危险事件也时有发生,有的儿童甚至还把纽扣电池吸到了气管,更有甚者,他们曾经接诊过一个幼童将筷子插进了胸腔的病例。这些血淋淋的例子,每一个对宝宝脆弱的生命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要根据年龄段进行,教育孩子最根本的还是教会家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儿科主任宋爱琴告诉记者。

    安全教育不能一蹴而就

    采访中,青岛市恒星科技学院幼师学院执行院长陈海燕告诉记者,对于未成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学校和家庭,都要时时刻刻,不能一蹴而就。

    “孩子天生好奇心强,贪玩、爱活动,好忘事,刚提醒完,马上就忘记了,所以,需要随时警示;儿童的安全教育是分阶段的,幼儿时期,对各种孔洞缝隙都非常着迷,比如电源插孔、耳鼻等,能拿到的东西,比如筷子、刀叉、牙签,甚至是豆粒枣核等异物,都会往孔洞里塞或者抠,往往给孩子带来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学龄时期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爬高、交通、防骗、防火、防溺水甚至是模仿等,所以家长和学校要因时因地而教,时刻提醒。孩子在学校基本没问题,发生问题主要是在家里和社会上。我们学院教出来的幼师,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在校孩子们的安全。”陈海燕表示。

    袁丽是青岛市李沧区广水路小学的一位班主任,她告诉记者:“在学校里,我们不让孩子们把锐气利器带到学校,即便上美术课需要剪刀,也是小学生专用的剪刀,唯一就剩下削尖了的铅笔了,有可能被戳到。我在上课警醒孩子们的时候,倒是引用过听说过的案例,尽量往严重里说,让孩子们警觉起来。更多的还需要家长在家里看护好孩子们。把棒棒糖、筷子、牙刷等东西含在嘴里,确实很危险。”

    在采访中,多位家长向记者表示,如今各种特长班培训班如雨后春笋,林林总总,但是还没看到一个专门教育孩子们安全知识的专业班,与其让各种课程剥夺了孩子们的美好童年,不如切合实际经常给孩子们普及一些安全知识。毕竟,命重要。

    链接:培养孩子安全意识关键点

    安全教育从小开始:要从孩子出现自我意识能力时开始进行安全教育,让他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他们对危险的认知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习惯。

    从实际感受开始:让孩子感受冷冻、热烫等疼痛滋味,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如遇到任何小伤害,都要指出受伤的原因和道理,让他们牢记。

    最好是实物教育:通过实物给孩子讲解它的危险性,如针会刺伤,刀会割伤;笔、剪刀等尖锐器具会戳伤皮肤甚至眼睛;含着筷子跑可能会戳伤咽喉等等。

    安全习惯从点滴做起:例如告诉孩子,吃任何东西前,一定要先征得大人同意,地上或桌上的东西不可随便捡来吃;吃东西时不要边吃边跑,否则食物易吸到气管里,也不可把花生、纽扣、弹珠等小东西放进鼻孔或嘴里;不要用塑料袋或棉被蒙头,不要用绳子绕在脖子上;不要用湿手去摸电器的开关、插头,更不可将手指、别针、回形针等放进插座;在家中不要攀爬登高,更不要在阳台、窗边及楼梯口嬉戏;大人不在家时,不要独自进浴室玩水,更不要在浴室里推、拉、打、跳,随意开启热水龙头;尤其是孩子手持针、牙签、刀具、筷子等尖锐锋利物品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制止;不能把自己关门锁在房间内;另外一定要教会孩子在遇到危险时,怎样拨打紧急呼救电话等。(中国商报记者石荣标综合报道)

    (新媒体责编:news)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