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高德地图首推拥堵预警指数 长春拥堵趋向最高

    近日,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阿里云等机构,正式发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在此次报告中,高德地图首次提出了“拥堵预警指数”概念。该指数是用来衡量和判断城市未来交通拥堵变化趋势和规律,指数大于-0.2且小于0.2属于基本持平,指数大于0.2属于拥堵趋势上升,指数小于-0.2,表明拥堵趋势下降。

    据悉,目前高德地图可为全国45个主要城市计算出拥堵预警指数,而在这45个主要城市中,只有长春的拥堵预警指数超过1,60%数值小于0.2,表明主要城市拥堵趋向平缓。另外,报告指出,2017年第三季度,在高德地图监测的100个我国主要城市中,42%的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同比基本持平,37%城市拥堵同比下降。根据两项数据,综合说明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拥堵趋势开始放缓或下降。

    拥堵预警指数含3年数据 可研判45城未来拥堵趋势

    此次推出的“拥堵预警指数”,是高德地图根据交通大数据监测45个主要城市,从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共33个月的拥堵延时指数数据,通过高峰拥堵指数斜率形成“拥堵预警指数”,旨在衡量和判断城市未来拥堵变化趋势和规律,指数越高表示在无外因条件下城市拥堵加剧的趋势越大,反之则越小。从全国45个城市拥堵预警指数来看,长春拥堵预警指数最大,这意味着在没外因条件下未来变堵的趋势较大。

    这是自2014年高德地图开始监测全国主要城市拥堵延时指数以来首次推出该指数。高德地图目前约7亿用户,这7亿用户在过去3年时间沉淀了巨量数据,高德地图正努力将这个巨大的“数据池”进行发掘升级。区别与以往交通类的数据报告,高德地图不再局限于监测城市拥堵状况,展示城市交通拥堵场景,而是着力将数据应用于城市拥堵情况的预判,为城市治理交通拥堵赋予前瞻性。

    这是自2014年高德地图开始监测全国主要城市拥堵延时指数以来首次推出该指数。高德地图目前约7亿用户,这7亿用户在过去3年时间沉淀了巨量数据,高德地图正努力将这个巨大的“数据池”进行发掘升级。区别与以往交通类的数据报告,高德地图不再局限于监测城市拥堵状况,展示城市交通拥堵场景,而是着力将数据应用于城市拥堵情况的预判,为城市治理交通拥堵赋予前瞻性。

    根据报告显示,除长春有未来变堵的趋势外,珠海、佛山、合肥以及哈尔滨等城市也有变堵的趋势,不过,从45个监测城市中看,大部分城市拥堵放缓,甚至下降。

    高德地图助力城市疏堵治堵 预测拥堵能力早已应用

    高德地图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着手交通拥堵治理方面布局,不单局限于提供交通实时路况躲避拥堵拥堵,在预测城市拥堵并疏导拥堵的成功应用场景也已在多地实现。如深圳治理拥堵的成功获益于交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互联网+异常拥堵处理功能的应用,该功能可有效协助交警实时监控异常拥堵道路,精准定位并合理安排警力快速疏堵。报告显示,深圳市交警部门利用互联网手段的异常拥堵每天处理率高达95%以上。

    此外,通过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高德地图还能够研判城市的拥堵格局,给城市的交管部门提供全景化场景的解决方案。以杭州为例,2016年10月在当地启动的城市大脑中,为城市大脑提供大数据智能化支撑的,便是来自高德交通信息服务平台透出的全景路况视角、各条道路及其上下游平均行驶速度的数据研判。

    此外,通过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高德地图还能够研判城市的拥堵格局,给城市的交管部门提供全景化场景的解决方案。以杭州为例,2016年10月在当地启动的城市大脑中,为城市大脑提供大数据智能化支撑的,便是来自高德交通信息服务平台透出的全景路况视角、各条道路及其上下游平均行驶速度的数据研判。

    高德地图副总裁董振宁表示,高德下一步将面向高校、科研机构开放,通过“高德+科学家”的模式,建立交通大数据生态环境,覆盖智能交通出行、大数据、人工智能、未来出行工具、出行模式等研究领域。并与高校一起在大数据、云计算、交通大脑等多个领域,建设符合未来出行竞争趋势的特色学科,培养智慧交通行业专业人才。同时,举办面向全球的未来出行论坛,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共同开启未来出行之路。

    目前,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分析平台,已支持覆盖全国364城市指数的实时计算服务和分析研究,以期助力政府提供更全面、更智能的交通研判服务。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