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时代,如果把一个城市看做是一个人,那么城市中的道路、建筑就是人的四肢,河流、湖泊就是人的血液,而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的大数据,就是构成人体的细胞。
现代化的城市转型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持续、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城市经济持续动力不足、城市规划建设特色缺失等问题——这就犹如四肢的失能,细胞的凋零。
而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强劲有力、聪明睿智的大脑来调配人体的新陈代谢,让机体恢复活力。在打造智慧城市的路途中,这项重任就落了“城市数据大脑”的身上。
1.杭州正式发布城市数据大脑规划
就在刚刚,杭州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规划(2018-2022)》,发布人是负责牵头实施这项重大城市战略的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的局长郑荣新。
郑局长说,城市数据大脑将散落在政府、公用事业单位、运营商、互联网等行业和领域数据即时汇聚,形成海量数据资源。
城市数据大脑作为城市级别人工智能的开放创新平台,它的建成将使城市具备类似人类大脑的功能,能够自我感知、自我学习、自我修正,让城市的各个“器官”协同工作,有利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政府管理能力,解决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实现城市治理能力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更高效精准地服务于企业和个人,有效节约社会的公共资源。
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蓝图早已有之,而这次的规划,是迄今为止官方发布的最为系统、完整的城市数据大脑规划。这项规划实施的范围为全市,时限为5年,即2018年-2022年。
2.2022年基本完成在各行业系统建设
城市数据大脑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高科技工程,杭州发展城市数据大脑条件成熟么?郑局长例举了杭州多个优势:
杭州的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成效显著,建设了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一系列智慧应用场景,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建设奠定了基础。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将杭州的信息化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杭州被誉为“移动支付之城”、“无现金城市”。
在中国互联网协会、新华网、蚂蚁金服等主办的“2016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峰会”上,杭州获评“最智慧城市”。中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笫七届(2017)中国优秀智慧城市评选活动”中,杭州位列“2017中国智慧城市20强”第一位。
规划中还提出了城市数据大脑的具体建设目标:
2018年完成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V1。0的开发,在首期试点稳定运行基础上,扩展试点范围,进一步优化算法;同步开展区县建设试点。完善城市数据大脑数据平台,建设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V2。0,扩展覆盖范围;启动平安系统建设;打造“移动办事之城”、建设智慧亚运。
2019-2021年,在主城区全面推进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建设,深化平安系统建设,推进智慧亚运和城管、医疗、旅游、环保等领域系统建设。
2022年,实现城市“数据大脑”交通治理的全域覆盖,极大缓解全市交通拥堵状况;基本完成城市“数据大脑”在各行业系统建设,投入实际运行。开展跨行业、跨领域数据资源开发,唤醒更多“沉睡”数据,并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让数据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基本完成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主要场景建设,为2022年亚运会成功举办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保障。
3.汇聚城市海量数据支撑各行业系统运行
让我再从技术层面看看杭州城市数据大脑的构成:它包括:大脑平台(包括计算资源平台、数据资源平台、算法服务平台)、行业系统、超级应用(架构于大脑平台和行业系统之上的综合性应用)、区县中枢(支撑区县建设基于城市数据大脑的创新应用)等。下面这张图就能一目了然。
城市数据大脑汇聚城市海量数据,利用云计算能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各行业系统有效运行,有效提升系统能级。进行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即时数据处理,实现数据融合创新,协调各个职能系统,致力于解决综合性问题,修正城市运行缺陷,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城市数据大脑的大脑平台、行业系统和区县中枢之间在数据资源层对接,形成完整的城市数据资源平台。大脑平台的算法服务将为行业系统、区县中枢(及其应用)提供智能化支持。
4.八大应用覆盖城市管理百姓生活全域
构建城市数据大脑,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将其应用于城市的各个行业领域,造福于百姓,杭州城市数据大脑,总体来说包含八个方面的“超级应用”,对城市管理、百姓生活“全覆盖”。先看下面这张图,就能对哪八个方面的应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下面再来分项逐一细看一下:
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
建设城市数据大脑交通系统,实现交通大数据的互通互连,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加强交通系统与外部互联网数据的对接和数据共享,实现数据驱动交通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改变,构建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城市数据大脑·平安系统
结合“雪亮工程”建设,汇聚公安、安监、住建、卫生、工商、交通、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应急、消防等部门数据,实现公共安全大数据的采集、共享、服务和访问;
从视频、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在线感知警情态势,实现智能预测预警,并向智能终端推送信息、处置建议;
从全网数据(包括历史数据)中,对案件、舆情、热点、事件等警情进行全维度分析,提供警力、视频、卡口、舆情引导等警务资源调度方案,达到最优配置,实现快速指挥、调度、分析、决策,做到事态信息实时化、作战对象精准化、力量信息精确化、作战指挥可视化。
城市数据大脑·城管系统
构建立体化的城市数据大脑城管系统,将市容市政,整合环保卫生等城市管理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联动。依托城市数据大脑的海量数据分析能力,打破已有城市管理业务分散、难以统筹的格局,为城市管理者提供更为全面、科学的管理工具。
基于城市数据大脑决策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城市管理中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大数据计算分析,预测预防隐藏的矛盾隐患,及早发现、精准解决。
城市数据大脑·旅游系统
整合与旅游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要素,结合人流、车流、消费等多方面的数据,基于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实时数据分析,动态掌握全域旅游的即时状态,并提供预测预警。
城市数据大脑·医疗系统
建设集成、开放、共享的健康平台,实现与医保、医药、健康等相关领域数据的融合应用,推进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应急救治、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智能化建设。推动医疗健康大数据在行政监管和综合服务领域的应用等。
城市数据大脑·环境系统
通过环境系统平台实现全景式生态环境形势研判,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承载力等数据的关联分析和综合研判,强化经济社会、基础地理、气象水文和互联网等数据资源融合利用和信息服务,实现环境监管精准化、环境决策科学化。
城市数据大脑·信用系统
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公民身份证为唯一的信用标识,汇聚全市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信用信息,形成法人和自然人的公共信用记录,实现主体信用记录全覆盖。
通过嵌入式调用和轻量化程序等方式,实现行政审批领域的信用前置,为行政部门提供快速便捷的信用核查、信用监督等服务,形成信用联合奖惩大格局。等。
城市数据大脑·其他行业系统及超级应用
建设其他行业应用。作为城市新的基础设施,城市数据大脑将是开放、不断完善、迭代发展的系统,随着城市数据大脑的逐步推进,以及各行业系统开发的不断深化,必将激活城市其他行业以及跨行业的基于城市数据大脑的系统建设。有序推进其他行业系统接入及提升,最终实现城市治理领域的全覆盖。
建设“超级应用”。在城市数据大脑框架下,行业系统将打破市与区县的区域界限,建设成为城市级的应用。在行业系统应用的基础上,着眼城市建设和管理,以解决城市运行问题为牵引,综合大脑平台的智能计算和数据资源、各行业系统和区县中枢的反馈资源,构建跨领域、跨行业的超级应用,如经济运行分析、应急指挥调度、资源配置优化等。
5.杭州拥堵指数已从最高时的全国第2降到第83
实际上,“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并不是“横空出世”,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杭州就发布了这项重大城市战略的初步规划。并且,“城市数据大脑”已经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方面进行了实践应用。
在发布会上,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副局长孔万锋就城市数据大脑应用于交通治堵试点的初步成果进行了介绍。孔局长介绍,2016年12月,以市公安局发端,以交警部门为核心,会同阿里等企业、浙大等院校,攻关研发杭州“城市数据大脑”V1。0。 主要应用于治理杭州城市道路拥堵。去年10月11日,V1。0成果在云栖大会发布,并被国家科技部列为首批国家四大人工智能平台之一。
城市数据大脑怎样治堵?孔万锋副局长介绍,V1。0通过数据归集,将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像CT一样对城市交通的车速、流量、拥堵指数、延误指数等生命指标进行全面扫描感知,在道路监控视频的结构化分析、实战应用,路口红绿灯的优化配时,城市快速路拥堵报警及匝道动态管理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
杭州的拥堵指数从2012年全国第2下降到了今年一季度的第83名,高峰时段的拥堵时间从平峰时的1。87倍降低到了1。53倍。
利用阿里巴巴的先进视频技术,对现有路面球机监控进行利旧改造,准确判断每个断面、每起事件的不同属性,进而对交通堵点、乱点以及涵盖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各类动静态交通违法行为进行自动报警。不仅使监控的利用率提升到100%,而且替代并超越了人工视频巡检和路面巡逻,将交警部门日常工作重心从发现问题转移到处置问题之上,从而解放警力、提高效率。
去年6月V1。0上线试运行以来,杭州交警查处违法总量一直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首位,高压严管的氛围进一步提升了治堵实效。V1。0运行以来,在第一时间已累计处置信号灯和视频监控预警发现的异常情况5万多起
孔副局长还透露,目前,城市数据大脑V2。0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V2。0布局构建安全可靠、开放共享、实时联动的城市交通生态治理系统。V2。0计划在今年8月完成,9月发布。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