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群众最关心的交通拥堵问题是啥 大数据来告诉你“秘密”

    城市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但造成拥堵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小事故没有及时纾解,比如道路设施上有梗阻,比如交通信号灯设计不合理,等等。群众感受最深、最亟需解决的拥堵问题,又是哪一种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市交巡警总队总工程师封胜很多年。不过最近,市地理信息中心的一项大数据研究,让封胜觉得有可能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该中心通过大数据研究提出,政府部门依据路况监测数据实施的交通治理项目,并不一定是市民最关心的。市民感知到的,监测数据中不一定能反映出来。多年来,重庆市民对于交通治理的最大诉求,是对小区周边车辆乱停乱放的治理,而非其他。

    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呢?8月10日,封胜率领他的团队,邀请重庆日报记者一道,拜访了市地理信息中心。

    从2017年初开始,市地理信息中心对2013年-2017年18个季度中,市政府公开信箱中涉及主城区的约8.3万封交通拥堵方面的信件进行归纳分析,再对应到地标上,空间化13.6万个事件点,最后对每一个事件点进行消极情绪的定量化。

    所谓消极情绪定量化,即每一个事件点上,市民在话语中体现出的情绪等级。等级越高,说明问题越迫切。情绪定量化后在地图上的呈现,和“热力图”差不多,哪儿言辞激烈,哪儿的颜色就越深。

    把上述地图与政府部门基于路况监测所绘制的交通图比较,科研人员发现两者并不完全吻合,有的地方甚至有较大差距。

    以内环的交通拥堵为例,路况监测的拥堵多分布在通道性干路、快速路、商圈等车流密集区域;而市民所反映的感知性拥堵,多分布在次支路,并有47处在5年期间被市民高频反映。

    换言之,市民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监测的拥堵路段有差异,实时路况监测到的拥堵主要在“通道性干路、快速路、商圈等车流密集区域”,而市民反映的感知性拥堵区域中,“次支路”的占比则更大。

    市民常年反映的47处地段中,次支路路段约33处、主干路路段约12处、快速路路段约2处,主要在小区周边,与居民日常出行联系密切。

    47处地段涉及733封提及交通拥堵的信件,对应空间上914个事件点。其中,398封一并提及“违章停车”的信件占比达54%,对应空间上750个事件点(周边存在违停现象),位置占比达82%,而其他关于占道经营、公交设置、路灯控制、道路施工、道路设计、轨道设站等相关问题的意见均远低于此。

    “大数据客观的判断很有价值,这会促使事情的真相浮出水面,也是我们凭经验不一定能做到的。”封胜表示,接下来,他的团队将和市地理信息中心合作,进一步展开调研,弄清事实,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时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铁路 | 民航 | 物流 | 水运 | 汽车 | 财经 | 舆情 | 邮局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