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2日是第七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细节关乎生命、安全文明出行”。目前,平安行·2018“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已经在济南开展。
27日,为倡导“小细节”关系“大安全”的理念,增强主动防御意识,全面提升全社会交通文明程度,山东省公安厅交管局根据今年以来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梳理出例如“最让人反感的陋习”“十大最伤人的交通违法”等一系列关于交通违法特质的大数据分析排名。 记者张舒
4月以来山东554人因“毒瘾”丢驾照其中烟台车主最多济宁其次
关于酒驾的危害众所周知,事实上,吸食毒品后的毒驾危害与酒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不易被发现。早在2012年,公安部就明确规定,3年内有吸食、注射毒品行为或者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未满3年的,不得申请驾驶证;驾驶人吸食、注射毒品后驾驶机动车或者正在执行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措施的,要注销驾驶证。
记者从山东省公安厅交管局了解到,根据公安部门提供的吸毒人员信息,4月份以来,全省共有554人因为毒驾或者毒瘾未戒被注销驾驶资格。在此之前,省厅交管局在今年的4月份曾发布今年二三月份因毒瘾被注销驾照人员名单,121人因毒瘾被注销驾照。这就意味着,今年以来,已有675人因毒瘾丢了驾照。
此次公布的554人分别在除莱芜外的全省十六地市均有人员上榜,其中烟台最多有105人,济宁其次,有67人,淄博59人、威海55人。
值得一提的是,注销驾驶证并不等同于终生禁驾。吸毒人员在戒除毒瘾满三年后,还想继续驾车的,可以通过车管所报名无需经过驾校培训,参加驾考三科考试并通过后即可继续驾车。
今年全省717人被终生禁驾全国联网信息被列入黑名单
27日,山东省公安厅交管局发布全省第5批终生禁驾人员名单,又有148人被终生禁。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全省已经有717人被终生禁驾。
终生禁驾是一项严厉的行政处罚,意味着驾驶人“终生不得重新考取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能驾驶机动车”。济南交警介绍,目前全国已经实现了交管信息联网,一旦被终生禁驾,相关信息将录入全国机动车驾驶员管理系统,列入黑名单,此后无论是在省内外,均无法再次报名学车取得驾照。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一百零一条规定,终生禁驾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交通事故逃逸构成犯罪的,二是饮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
对于这两种情形,公安部门会依法吊销当事人驾驶资格,将其列入禁驾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今年以来,省公安厅已经先后5次公布禁驾名单,首次公布时有56名驾驶人被终生禁驾,第二批272人,第3批197人,第4批44人,此次148人,截至目前共有717人被终生禁驾。
“最让人反感的交通陋习”夜晚会车开远光灯排第一
从11月20日开始,山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举办了“让人反感的交通陋习行为”网友票选活动。活动重要环节之一就是由网友投票评选出“十大让人反感的交通陋习行为”,今天评选结果正式出炉。
“十大让人反感的交通陋习”投票结果,根据51万网友投票计数由高至低和所占票数比,分别为夜晚会车时开远光灯、前方车辆排队通行时,强行变道加塞、车辆随意越线、调头,妨碍其他车辆安全通行、在行驶过程中随意急刹急停、行人在横过马路时看手机或不走斑马线、车辆随意停放,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停放、非机动车、行人闯红灯、开车遇到鬼探头、开斗气车、猛轰油门高速行驶、过无信号灯路口不减速、过水洼泥泞路段不减速。
另外,交警还根据大数据梳理了导致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最多的交通违法,对外公布了排名前十的交通违法。
跟人们想象不同,最为“伤人”的交通违法不是闯红灯,也不是超速,而竟然是更为常见的“未按规定让行”,其次是无证驾驶,第三才是超速,接着是未保持安全车距,醉酒驾驶,违反交通信号,逆行,违法占道行驶,酒后驾驶,违法倒车。
省交警曝光违法突出企业名下车辆超八成存在违法
客车、货车、危化品车由于其特殊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容易引发群死群伤严重后果,这些车辆一直是交管部门严管的对象,被称作重点车辆。交警在监管重点车辆的同时,也要求客货车所属的运输企业单位尽到管理责任,加强对驾驶人的管理教育减少违法,对未尽到管理责任,名下车辆违法众多的企业予以批评追责。
27日,山东省公安厅交管局公示了今年1月至10月底,全省重点运输企业违法状况,曝光了违法众多的两客(旅游包车和班线客车)企业、危化品运输企业和货车运输企业排名前10的企业名单。
记者发现,被曝光的30家企业中,有8家违法车辆占总车辆的比例在80%至90%之间,其余22家占比均在9成以上,10家企业违法车辆占比95%以上。其中,滨州一家名为“阳信滨阳工贸运输有限公司”的货运企业,名下101辆车全部有违法,违法占比100%,违法总数达到10827起,平均每辆车违法107起还要多。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