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协同治理、品质提升、数据驱动”为主题的湾区城市交通论坛暨2018交通大数据开放合作国际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隆重举行,论坛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深圳交通中心”)主办,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50位知名学者、行业大咖等分享湾区交通、协同治理、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方面的实践与创新。
在这场堪称交通领域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现场,记者发现,大数据正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各城市的智慧交通变革中。
从“管车”到“管人”:深圳以“智慧+”为交通管理插上翅膀
构建智慧交通,深圳已开始相关探索。
论坛上,深圳市交警局局长徐炜带来“智慧交通+警务变革下的深圳交通治理之路”的主题演讲。
发言中,徐炜表示,目前深圳的机动车保有量约为335万辆,外地车约70万辆,还有十几万辆两地车,车辆密度达每公里510辆,全国最高。
在深圳道路、公交格局未发生大调整的现实下,为保持交通安全和整个运营状况的平稳可控,自1997年第一套电子警察在深圳诞生起,深圳就拉开智慧交通建设大幕。随后,深圳不断进行系统完善,2012年以后,特别是2018年以来,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深圳提出了“智慧交通+警务变革”,形成鲜明的深圳特色。
在“智慧+”能力建设上,深圳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交通管理领域的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刷脸执法。在徐炜看来,虽然此前通过电子设备“管车”取得不错效果,但交通管理的核心目的是管人。有了人脸识别技术,对于行人闯红灯、在机动车道上骑单车,不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都能进行执法,这将有力提升交通秩序。
大数据和信息化还进一步推动深圳的警务变革。目前深圳初步搭建起城市交通“大脑”,并组建了26个攻坚团队,力推“智慧+”对各项业务的赋能。例如信号灯实验室,通过与深圳交通中心合作,深圳市交警局打造了全国首个交通信号综合控制平台,一举打破往日信号灯控制系统由各厂家提供,完全被厂家绑架的窘境。“因此我们就可以把全国最优秀的一些算法或者控制模型在这个系统里落地。”徐炜表示。
上述之外,依托智能客服,深圳交警的电话服务能力还提高了十倍。“原来我们靠人工接听,全市每天接听量不足500个,现在能把5000个电话服务好。”
与此同时,深圳搭建的“深眼”综合应用平台,每天可对5000万张照片进行处理。“ 这是我们的能力,我们有2400多个路口的感知,800G宽带的传输网。”
徐炜还透露,深圳交警局与交通中心目前还在福田区打造了一个最新的智慧交通体验示范街区,正推动一系列最新智慧化应用成果落地。
“从单独斗”到“数据共享”:六大步骤力破高峰段管理难题
深圳之外,上海、广州等地的交通领域负责人也先后带来有关大数据赋能交通管理的经验分享。
其中,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处长张孜还以广州春运期间交通应用为例,分享了开展交通大数据规划体系方法路径的研究,为国内大中型城市智慧交通大数据体系框架搭建,提供了宝贵经验。
张孜从六大方面总结了大数据的应用:即全面的实时监测感知,数据共享集成,对相关因素进行关联分析和深度挖掘,动态分析和预测,措施仿真评估,成效的评价和分析。
在张孜看来,要实现交通运力最大化,就需要及时掌握运力的供给、环境的变化等。为此,广州交委搭建起广州交通行业大数据共享分析平台,汇集交通行业各个领域400多路数据资源,实现与航空、铁路、公安、气象、环保及互联网、运营商数据的综合处理,为交通数据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数据来源大大扩展基础上,广州还在春运期间实施数据的动态分析和预测。即结合往年数据,依托人工智能模型,对未来短时、一周及春运40天的客流趋势进行预测,综合分析未来的客流运力,提前预警调配运力资源需求。
春运大数据的应用不仅被各界誉为是广州智能交通相关系统重点整合的一个集成体现,更在各类交通及安全保障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在中超和亚冠期间,在元宵灯会和广州国际灯光节期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静态”到“动态”:期待建立大数据应用开发标准
“所有的超大城市,都进入了交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综合交通系统的协同发展和品质提升成为现阶段解决交通供需主要矛盾的必然方向,希望通过数据治理、空间治理、运营治理和政策治理为抓手,实现数据驱动城市交通治理,实现超大城市交通发展新突破。”当天,在主题演讲中,深圳交通中心主任张晓春如此表示。
在他看来,从单一城市到都市圈,再到应对城市小规模集中建设带来的区域交通变化,以及精准掌握公交客流的需求变化,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张晓春坦言,智慧化交通在早期建设中,使用的数据偏静态。过去十年,虽然把很多动态数据“接”了进来,但在精准度、覆盖度上还依然还不够理想。在新一轮的智慧交通体系里,张晓春和团度正努力打造一个具备多重感知手段、数据进一步融合的、更精准的城市动态模拟系统,通过感知整个城市所有动态的变化和长期演变,来支持城市交通治理,包括出台相关政策。
为此,张晓春建议,希望能有更多的数据可以开放。“国外的经验是以法律形式来固化所有的数据调查体系、数据开放体系,包括数据的标准,开放的标准。”张晓春表示,希望今后国内也有有更多的数据进行开放,助推行业进步。
(新媒体责编:wb001)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人民交通杂志”/人民交通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时值班手机:17801261553 商务合作:010-67683008转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杂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百度统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A座四层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顾问:北京京师(兰州)律师事务所 李大伟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130064号 京ICP备1801426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6597号